东南亚语种教学质量提升研究论文

时间:2021-08-31

  摘要:近年来云南与东南亚国家的来往密切,中国需要高素质的东南亚语种的专业人才。本文主要分析了在东南亚语种中开展第二课堂的意义以及开展第二课堂应具备的条件因素,从而提出了第二课堂对理论课堂的辅助作用以及第二课堂的开展如何来提升整门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第二课堂;东南亚语种;教学质量;提升

一、引言

  随着云南经济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目前对东南亚语种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高素质应用型东南亚语种人才是我们迫切需要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云南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往来和文化交流越来越多,促进了东南亚小语种的发展。云南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的密切,使得中国需要对东南亚国家进行了解和交往,这种与东南亚联系的基础就是东南亚语种的专业人才,因此云南高校也对东南亚语种人才的培养逐渐重视,并意识到培养高素质、高水平东南亚语种人才的急迫性。云南各高校在对东南亚语种人才进行培养时,应加大高校与东南亚国家高校之间的交流和合作,目的是为了使学生们更加全面和深入地了解东南亚文化。云南与东盟的合作也对东南亚语种的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云南各高校必须重视东南亚语种的教学,积极开展第二课堂,以提高东南亚语种教学的质量,同时更加有利于东南亚语种在云南高校中的发展和需要。

二、开展第二课堂的意义

  目前云南各高校在东南亚语种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在教学课堂上依然是以教师为中心进行教学的,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没有提高学生对于东南亚语种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反而使学生出现对东南亚语种学习的排斥心理,觉得东南亚语种的学习乏味无聊。而第二课堂能够很好地激发和提高学生对于东南亚语种学习的兴趣,提供与东南亚语种更多的接触和实践的机会,端正学生对于东南亚语种学习的态度和动机,提高学生对于东南亚语种学习的自信心,同时提高学生对于东南亚语种的应用能力,使其能够在工作中更高地运用东南亚语种为中国做出贡献。因此,在东南亚语种教学中建立第二课堂十分重要。

  1.扩充单词量。要想学好一门外语,最重要的就是具有充足的单词量。同样地,要想掌握和提高对于东南亚语种的学习,必须具备足够的单词量,这是学好东南亚语言的基础。学生在东南亚语种的课堂学习过程中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但那儿远远是不够的。东南亚语言与其他语言一样,也有很多的近义词和近音词,对于词汇的用法也是多种多样,同样容易记混,如果不能具备充足的词汇和单词量,是不利于学生对于东南亚语种的学习和东南亚语言的提升。当然,单词量和词汇量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提升的,它需要长期地坚持和不断地积累,需要有效的记忆方法和技巧。利用第二课堂,设置相关的语言情境,就是很好地能够提升学生单词量的有效方法。可以让学生在第二课堂中轻松地掌握和理解东南亚语言的技巧,增加单词量。同时第二课堂也是对第一课堂的补充,是第一课堂的延续,有利于对第一课堂知识的更好运用。

  2.强化听说读写的能力。高校学生对于东南亚语种的培养,要注重对其语言综合能力的培养,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要重点培养高校学生对于东南亚语言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只有具备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才能将东南亚语言更好地运用于以后的工作中,才能将东南亚语种更好地在中国传播。所以,只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在东南亚语种的第二课堂当中,进一步加强对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第二课堂中来,在第二课堂中进行东南亚语言的交流和学习,利用第二课堂巩固第一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创办第二课堂,学生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有利于学生对东南亚语种的理解和深入认识,在实践中获取新知识,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

  3.增强对东南亚文化的了解。学习东南亚语言不仅要掌握语言的结构特点,做到基本的听说读写,最重要的是要学习和了解东南亚国家的文化,体会东南亚国家的生活状态。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熟悉东南亚文化,也可以提高学生对于东南亚语言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所以第二课堂的学习,不仅可以扩充学生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对东南亚语言的学习有所进步,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学习到课本中没有的、关于东南亚国家的历史渊源、文化特点以及当地习俗。与第一课堂相比,第二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更加丰富,具有趣味性,更加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也使学生具有更加深刻的记忆和印象,有助于对东南亚语种的学习。

三、开展第二课堂应的条件及主要过程

  1.将学生引入第二课堂。为了提高高校学生对于东南亚语种的学习,开展第二课堂很有必要。但开展第二课堂的前提条件是要能够将学生引入第二课堂。这是开展第二课堂应具备的首要条件因素。只有将学生引入第二课堂,才能进一步开展相关的教学内容,才能让学生对东南亚语种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所谓的将学生引入第二课堂就是要培养学生对于语言学习的兴趣。有了对于东南亚语种学习的兴趣,才能在此基础上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应用能力。学生在课堂上打下的坚实基础,需要在第二课堂中进行运用和实践,进行相关技能的巩固。在第二课堂的课程中,要注意吸引学生的兴趣,比如适当地增加一些情景模拟和场景再现,布置一定量的关于语言应用技能训练的内容。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团或者社会活动。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愿意接受和加入到第二课堂中来,并在第二课堂中不断提高自身对于东南亚语种的学习。

  2.深化第一课堂的内容。开展第二课堂一定要有其自身独特的优势,否则就失去了进行第二课堂教学的意义。第二课堂要对第一课堂的内容进行深化和升华,这也是开展第二课堂应具备的条件因素。所以,第二课堂要在第一课堂的基础上,要在学生具有基本的专业知识基础上,充分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可以是进行语言的竞技,也可以对跨国贸易公司进行模拟,组建适当的团队,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语言知识,进行中国公司与东南亚国家相关项目沟通和交流的场景。同时在竞赛中,可以安排教师进行专业指导,以解决学生所遇到的问题,或者邀请与东南亚国家有过接触的企业家和经济学家等进行指导和评估。为了能够使第二课堂教学内容与第一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真正做到对第一课堂内容的深入,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查,让学生们可以带着问题参与到第二课堂的学习中来。

  3.丰富第二课堂的内容。第二课堂是对第一课堂的凝练和提高,丰富第二课堂的教学内容是开展第二课堂应具备的条件因素。在第二课堂中,组织学生们参加各类竞技活动和社团活动,是拓展学生们对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常见方式。在课外活动中,学生们可以将自己在第一课堂上所学到的基础理论知识在现实活动中进行运用,并可以在活动中进行创造性发挥和深入性思考,在进行学习和应用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升了自己的创新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此外,学校还可以安排学生进入与东南亚国家进行接触和合作的公司进行参观,甚至实习。增加自己的实习经验,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检验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通过带教老师的指导,解决实习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为以后从事东南亚语种积累经验,提高专业技能。

  4.具有课堂有效性。开展第二课堂最应该具备的条件因素是必须具有课堂有效性。课堂有效性是检验第二课堂实际教学效果的可靠指标。而评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指标这是学生在第二课堂中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专业技能的应用情况。学生在第二课堂中可以按照自己的职业规划方向和发展方向,进行特定专业知识和相关课程的补充和拓展,来增加第二课堂的教学有效性。甚至学生的毕业课题也可结合第二课堂教学内容,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提高教学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