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科技创新的作用因素论文(2)

时间:2021-08-31

  2优化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

  资金方面。近几年,我国科技创新活动中研究与试验发展的经费支出呈逐年递增之势,而且基本上每年政府在科技创新上的投入经费是比较均衡的,增加的比例也没有过大的浮动,走势平稳。可见,我国政府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和支持已渐化成为一种常态。资金方面的另一个问题是管理问题。每年国家都会拿出固定的经费鼓励科技创新,设立很多奖项、各种基金和计划帮助企业等技术主体创新等。政府对资金的管理要注意的问题是对特定用途的资金管理上要保证公平透明。对资金申请使用的主体要经过严格的评审程序,在信息全面、公开透明、真实可靠等条件下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知识产权方面。知识产权制度是维护市场经济公平有序竞争的有效机制,它赋予创新者对其创新成果的一定时期的排他的占有权,能较好地克服科技创新的外部性,维护创新者的利益,是激励企业科技创新的强有力的基本法律制度。因此,为培育企业科技创新主体,政府的重要工作是应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鼓励、支持有关单位和科技人员通过申请专利、注册商标等方式依法获取知识产权。

  法律方面。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已经制定的法律包括《科学技术进步法》、《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但还不够完善,有些法律法规滞后于科技的发展,有的领域存在法律空白点。因此,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就应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法律制定和完善。借鉴发达国家创新方面的法律,我国政府应该构建健全的法律体系,健全的法律体系分3个层次:第一层是基础性立法、包括宪法、科技一般立法、知识产权保护立法、发明奖励立法等;第二层是高科技领域直接相关立法,随着新技术革命不断深入,国家应该制订与原子能、计算机、生物工程方面的立法;第三层是与高科技领域相关的立法,如税法、合同法等。

  3促进科技创新的效益循环

  科技含量的分布。在我国,科技成果的占有率普遍集中于政府的科研机构和各高校的学术机构,尤其是战略意义重大的高科技成果和民生方面的科技创新,基本上由政府和大学充当创新主体的角色。而相对于企业自主地科技创新活动,在我国还相对较为落后。而在发达国家,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自主性及成果是受到特殊保护的,其专门有一套相对完善的保护措施。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对于科技创新活动而言,最基本、最原始、最真实有效的创新需求信息直接来源于企业,因此加强企业的自主创新并加强企业创新中高科技成果的研发含量是促进科技创新发展的有效方式之一。

  科技创新评价体系。对于科技创新成果要进行一定的技术评估,以区分其科技含量的高低及创新成分的多少。在评价体系中,首先要搭建有效地信息交流平台。通过平台公布的信息,组织不同的主体对科技创新活动的评价进行分类,并给出评价标准、评价基点、评价结果。从而使产品创新的评价机制更加公平合理。此外,对科技创新产品可以实行资格认证制度。对于符合一定技术标准和创新要求且通过资质审核的科技创新产品的.销售和使用应该给予适当的政策支持。

  4明晰我国本土科技创新的重点

  在科技创新过程中,政府应该关心和保护对民族科技创新成果的开发和应用。民族产业的科技创新活动的优势在于:①民族产业的科技创新战略有利于民族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特定的受益群体;②民族产业的科技创新活动比较容易集中、形成专门的民族产业链;③民族产业创新战略是国家软实力构建的重要组成,意义重大、不可或缺;第四,民族产业创新活动可以减少科技创新活动对发达国家技术创新的“依附性”,提升我国科技发展的原始创新能力。因此,加大对民族产品的科技创新并加强其科技成果的转化是我国政府在科技创新过程中的本土化需要。此外,对于其他特殊行业的科技创新活动,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需求,政府在提供的政策环境方面可以适当的给予照顾和调整,以实现特殊局部利益的优先性。当然,这种优先性要与国家整体利益与长期利益保持一致。

  5构建科技产业化发展战略

  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尤其是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纵观我国科技创新的发展史,可以发现尽管我国科技创新方面的成果也很显著,但从国家科技创新奖项的分布来看,高科技创新的成果并不突出,相比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仍就非常明显。这也是为什么我国科技创新活动始终不能迈入发达行列的关键原因之一。因此,加强高科技创新成果的开发和应用是政府着力追赶地重点。此外,从国外经验得知,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高科技主要集中在国防军事领域,而对于目前主流的发展趋势而言,这种科技资源的布局并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高科技成果向“民生”领域的应用与转化使得我国科技创新战略更为科学合理,同时也加强了科技创新成果的实用性,具有更为广泛的潜在的社会价值。

  加强国家科技创新主体对基础研究的深入力度,同时开放中小企业的版主创新环境。从近十年来获奖信息的反馈出得知,我国科技创新中基础研究的实力较为薄弱,应用型科技创新成果较为集中。因此,基础性科技创新的力度需要不断加大。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需要基础型研究与应用型研究共同发展。即便国家在特定时期对某方面有所侧重,也是一时地需求反应。而平衡而全面的科技创新发展才是长久地科学之道。况且,基础型研究与应用型研究互相联系、共同发展、彼此促进,如果两者的发展差距过大,势必影响科技创新的整体发展,降低科技创新的研发力度和效率。因此,在我国科技创新的活动与实践中,政府应该对基础型研究充分重视。

  从技术创新向全面创新过渡,建立新的科技创新文明。技术创新的目的是经济效益或市场效益。技术创新的发展首先要将创新的规模扩大,也就是拓宽创新的维度,使创新从单纯地科学技术扩展为管理技术、销售技术等,实现从点到面的突破。这才是真正倡导的创新的核心。全面创新由技术创新开始,向其他市场元素和社会元素深入并融合,形成一种立体的整合的创新需求,也就是我们提及的科技创新文明。只有建立科技创新的文明,技术创新才会不断地发展延续,同时推动社会全面创新的进步。科技创新这一优势开创了我国精神文明领域科技创新的新纪元。【小议科技创新的作用因素论文】相关文章:

1.小议大学生人际关系的作用因素论文

2.小议古典园林对景观设计的作用论文

3.探讨小议英语教学中小老师的作用论文

4.小议网络传播对自我意识的作用论文

5.小议游戏教学对青少年发展的作用论文

6.小议信息技术对林业发展的作用论文

7.小议预应力在路桥施工的作用论文

8.小议合作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