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颐和园导游词(4)

时间:2021-08-31

  说来也巧,自从这败家石进了园子,大清朝便从乾隆盛世开始衰败,最终真的败了大清王朝。

  前面我们讲了,慈禧是一个爱奢侈的人,就拿吃饭来说吧,颐和园内共有八个大院是专门为慈禧太后做饭的厨房,被称为寿膳房,每天有120人为她的三餐忙和。慈禧太后每天二顿正餐,二顿小吃,在乐寿堂的正厅用餐,在用膳时,一般摆三桌,一桌供吃,一桌供看,一桌供装饰。慈禧太后每顿正餐需主食60种,茶点30种,各色佳肴128种,一天的餐费为白银60两,当时可买一万斤大米,可供四口之家生活一年有余,真是帝后一席饭,百姓数年粮。虽然如此,但是慈禧太后有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她每天准点用餐,而且从不多吃,更主要地是她吃完饭后总要活动活动,她坚信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这恐怕也是她长寿的秘决之一吧!那么慈禧太后到哪里去百步走呢?当然是去长廊了!好,各位,现在我们就到长廊里看一看,走一走

  位,现在我们来到了长廊景区,长廊是世界上最长的画廊兼游廊,建成于公元1750年,位于昆明湖和万寿山之间,不仅连接了山水,而且为全园增添了神趣,可谓是巧夺天工之作。长廊东起邀月门,西至石丈亭,长廊全长728米,分为273间,中间点缀着象征四亭的留佳、寄澜、秋水和清遥四个亭子。站在万寿山上看长廊,它象一只展翅飞入昆明湖的大蝙蝠,昆明湖又象征着东海,这蝙蝠飞入东海的设计便是福如东海的象征啦!很巧妙吧!

  前面讲了,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对江南的山水风光非常留恋,于是派画师们到江南去写生,回来后,将画稿上的山水景色画在长廊之上,同时又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人物、故事等也汇聚于长廊之上,于是形成了一条世界著名的集山水风光及人文逸事为一体的艺术长廊。长廊上共有各式图画一万三千多幅,于1900年被评为全球画廊之冠,列入吉尼斯世界大全。如果您置身廊内,漫步其间,便会由然产生一种人在廊中走,神在画中游的感觉。好,下面请各位游长廊,祝各位好心情!

  (在排云门前)

  怎么样?各位,有些累了吧!不过这长廊尚未走完,同志仍需努力呀!其实我们刚刚走了长廊的一半,这里便是长廊左右两部分的分界线。从排云门前的排楼往上的建筑分别是排云门、排云殿、佛香阁和智慧海,是万寿山前的一组中轴建筑,由于我们不到里面去参观,所以我给在家讲一讲里面的主要建筑。

  首先为大家介绍一下排云殿,它名称的来历是出自晋代郭璞的游仙诗中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的词句,可见此处非凡人所居之处,那么这座建筑是做什么用的呢?明代这里曾建有一座古刹,名为圆静寺,后来被毁,清朝乾隆皇帝为了给母亲祝寿,在圆静寺的基址上,建了一座大报恩延寿寺,后来被侵略军所毁。现在各位看到的排云殿是清光绪年间,即公元1887年修建的,它是专为慈禧太后举行寿庆活动的场所,慈禧太后把自己比成排云而出的神仙,希望自己能够长生不老。

  在排云殿之上,是全园的中心建筑佛香阁,是为慈禧太后烧香拜佛而设,佛香两个字来源于佛教对佛的歌颂。

  再往上,在万寿山之巅为全园的最高建筑智慧海,从这组建筑的名称即可断定,这是一组宗教建筑,智慧海的意思是歌颂佛的智慧浩翰如海。这组建筑虽遭联军破坏,但没有被烧毁,为什么呢?因为它是由琉璃砖及石料建成的,又因用石料发券而成,不设大梁承重,故称无梁殿,为北京三大无梁殿之一。

  现在回过头来再说说排云门,大门两旁除了青铜狮外,还有十二块太湖石,又叫排衙石,象是两排衙役守卫在门前,其实它们还有一个名字叫十二生肖石。大家有兴趣可以找找看,哪一块是自己的生肖石,不过艺术本身就是夸张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即三分像、七分想,越看越象。大家可别个持已见而吵得面红耳赤哟!好,我们在此休息十分钟,大家可以照照相,十分钟后在这里集合。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长廊的西端,石丈亭。在我们眼前的湖水中有一条大石船,它的名字叫石舫。石舫又叫清晏舫,取河清海晏之意。它全长36米,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石舫。船体上原来建有单层中式舱楼,后被侵略军烧毁,1893年重建后在船体上建双层西式舱楼,成为今天的这个式样。在上下两层舱楼内各有一块大水银镜,据说每逢细雨绵绵之季,慈禧太后常在舫上品茶、赏雨景。您也许会问,这喝茶看雨景跟镜子有什么关系呀?是这么回事儿,人家慈禧太后不是直截了当看雨景,那多俗呀!人家看的是镜子里的雨景,讲究的是半梦半醒之间的朦胧之美。那么这个大石舫有什么寓意呢?大家都听说过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古语吧!这是统治者所不愿看到的,于是建了这么一个大石舫,任凭风吹浪打永不会被顷覆,取江山永固之意。

  人家都说乾隆皇帝聪明,我看这便是他的一个败笔,大家都知道,水涨船高的道理吧!您想,如果造条大木船,如果遇到水涨、巨浪什么的,水涨船高,可能还会保住性命。但造条石船,如果遇到水涨,船就不会升高。最终,这条象征统治阶级的大船被孙中山先领导的辛亥革命的洪流所淹没了

  好了!颐和园内重点景物的介绍到此结束,现在请各位在大石舫前留个影,谢谢大家一路的配合!

  凡事有兴必有衰,1860年,英法联军入京,将清漪园、圆明园在内的三山五园烧成一片焦土。1885年,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费重修园林,并改名为颐和园,取颐养冲和之意。但好景不长,1900年八国联军又一次将颐和园付之一炬,慈禧太后于1903年再次重建,由于财力有限,只恢复了万寿山前的景观。解放后,人民政府多次对园林进行修缮、保护,颐和园又恢复了往日的风采。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目录》,现在我们去参观一下仁寿殿。  经典颐和园导游词篇三:

  游客朋友们,欢迎大家来到风景优美的颐和园,我是导游小慧。现在请大家随我一起去畅游颐和园吧!

  “一径竹阴云满地,半帘花影月笼纱”,说的便是颐和园中的月波楼。颐和园是清代的皇家园林和行宫,主要是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占地约2点9平方千米,其中,水面积约占四分之三,园内殿堂楼阁、亭台水榭三千余间。1998年颐和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几大文明之一”的有力象征。  了解完颐和园,我们就去颐和园里一起游览观赏吧!

  首先我们进入了有名的长廊,大家是不是很奇怪,这条长廊怎么望不到头呢?其实,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并且,还分了273个小房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几乎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在长廊的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大家是否觉得神清气爽呢?

  从长廊出来,我们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大家登上万寿山在半山腰的地方,是否看到了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那儿,那就是佛香阁下面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从万寿山下来,大家就能看见昆明湖了,湖边围着长长的堤岸,好像给昆明湖围上了一条围巾。大家请看,岸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的垂柳,在湖中心有一个小岛,从我们这里望去,岛上一片葱郁,树丛中只露出宫殿的一角,大家走过长长的大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在众多石桥中,最出名的要数十七孔桥了,这座桥有十七个桥洞,所以叫十七孔桥。每根桥栏杆上都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这便是十七孔桥的绝妙之处。

  游客朋友们,我的介绍就到这里。大家现在可以自由活动,我想提醒大家,请不要乱丢垃圾,文明旅游从您做起,游玩时还请大家注意安全,两小时后我们在这里集合,谢谢大家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