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都市生活方式与消费的关系论文(2)

时间:2021-08-31

三、“标准化”的工业生产

  阿多诺将消费文化生产看成一种“标准化”的工业生产。文化工业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大规模的流水线生产各种文化复制品;如电影拷贝、相片、图片、录音带等等,从而剥夺了艺术的创造性和个性。“在文化工业中,个性化的努力最终被摹仿的努力所取代。消费文化结构简单、节奏重复、周而复始 ,这种简单的特征为观众提供了一种固定的反映方式和反映效果。这种机 械过程逐渐瓦解了接受者的判断力和想象力,使人们的主体性蜕化到一种儿童的幼稚状态,任人摆布,无所适从。一方面,消费文化借助于工业文化的市场优势,占领了文化的主要市场使高雅文化的生存受到威胁和排挤,许多艺术创造者由于受到金钱的诱惑,放弃了艺术创作而成为消费文化的制作工匠,迎合大众的媚俗爱好的鼓吹者。另一方面,消费文化又通过对高雅文化的改写,简化和包装,从而消解了艺术的独创性和想象力,使得所有的文化都变成了平庸的无创意文化。法兰克福学派认为:消费文化已经与商业经济融为一体,文化产品与物质产品一样,从生产到接受都纳入了商品生产的轨道。文化的命运与资本的命运紧密相连,文化的生产与消费、制作和销售、交换和流通,统统按照市场规则运转。以一种商品的属性代替了文化的,美学的和批判的属性。消费文化的生产是依赖于为了获得商业利润而建立起来的工业体系。它将把受文化霸权支配的标准化产品提供给消费者。将创作者蜕化为一个生产集装流水线上的工人 ,他创造的仅是程序 ,而不是艺术的创造。在消费文化产品中找不到任何天才的艺术特征,所有流行的媒介文化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标准化、复制、保守主义和虚饰。

四、消费文化控制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是消费文化乃至通俗文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格拉姆 特纳称其为“文化研究中最重要的概念范畴”。 现代社会对个人的控制程度已远远超过从前,并且这种意识形态的控制不是通过暴力和恐怖手段实现的。而是由处处渗透着意识形态的消费文化进行的。消费文化悄无声息的实施着一种全面的文化控制。“它一方面具有现代文化虚假解放的特性和反民主的性质,另一方面则是构成对个人的欺骗与对快乐的否定。”意识形态总是用消费文化作掩护,使人们只能看到其温情脉脉的面纱,人们明明生活在一个恶劣的现实和对抗的世界里,可是,文化的意识形态却向人们显示出一个和谐美满的社会幻想或是假象。文化意识形态的操纵性是指通过操纵大众的意识来维持现存社会及经济,政治体系的。它往往起着“意识形态控制”的作用。强化了资本主义文明,而不是提出质疑,批判和揭露。将真实被进行了巧妙的伪装和隐藏。另外,意识形态也具有肯定性。它维护现存的社会关系,顺应既定的社会存在,“除了它自身的存在,除了服从于现有的状况的支配力量的行为模式,意识形态就什么痕迹也没有留下了。”意识形态的操纵功能并非随意地,漫无目的地进行的,相反则是有预谋,有计划地进行着。阿多诺在《文化工业再思考》一文中说:“文化工业刻意地由上而下,借助一种意识形态将消费者收编进去;而这种意识形态就是让人以顺从代替主体意识 , 压根儿不允许脱离规范而存在;文化工业整体效果是违反启蒙原则的……它是一种桎梏意识的手段,文化工业阻碍了个人的发展,个人无法以独立自主的态度 ,有意识地为自己决断事务。” 很显然,让大众放弃思想,任人摆布,成为顺从的单个“原子”,正是消费文化的意识形态的目的所在。

五、“制造欲望”的消费文化

  在消费文化里,商家不只供给货品,而且还制造商品的“价值”,进而塑造商品意识形态,人生意识形态,致使消费行为不能完全出于清晰的自主意识判断。而是在商业媒介所构造的意识形态网络里的一种非自主性行为。意识形态构成了商业集体累积资本不可或缺的手段,卖方为了能大量获取资本,必须刺激消费欲望 ,而根本之道即是“制造欲望”给买方,让买方觉得进行消费是必须的,理所当然的。

  由于消费文化是由商业团体所使用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策略控制,因而消费者只能被动接受,购买者只能在买与不买之间做出选择;大众在情感方式,认知方式和审美能力等方面明显的受到商业消费神话的蛊惑,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如电视,电影,网络游戏中对暴力、性的渲染会强化人的犯罪动机和欲望;大众传媒哗众取宠的提取素材的特性会极大地影响了人们对现实生活的正确判断。消费文化模式化的结构方式会使接受者审美能力退化。消费时代的特质已经不再是一些可以测量的具有明显特征的需要,而是无休止膨胀的购买欲望,它短暂多变、难以捉摸、变幻莫测。甚至并不一定必须是实体,也许就是一个不需要证明自我驱动的动机。”人们认为消费的行为本来应该是一种有意义的行为,人对于消费的态度,永远感到饥饿和不满足,人唯一的目的就是拥有更多更好、更新的东西。

六、消费文化之双重意义

  消费文化对社会发展不利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两方面。首先是消费文化降低了社会整体的趣味水平和文明质量,它不仅没有能够带来文化和艺术的发展,进步,反而造成了美学的退化和人们鉴赏能力的下降。其次,消费文化消解了社会的批判和否定精神,因而也消解了社会的进步力量和发展动力,从而可能导致文化霸权和政治霸权对社会的控制。鲍曼认为20 世纪 50 年代以后,在经济与技术的推动下,西方社会文化中出现了种种引人注目的现象,这集中反映了一种文化传统的终结感。他们要求以一种新的历史文化分期概念来解释这种文化的变化。人们用全球化、后福特主义、晚期资本主义、后工业社会特别是后现代主义等概念概括这一新的社会状态。后现代主义的哲学可以用反二元论来表述,削平深度模式就是消除现象与本质、表层与深层、真实与非真实、能指与所指的对立。从本质走到现象,从深层走向表层,从真实走向非真实,从能指走向所指。

  当代消费文化虽然是资本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历史产物,遭到众多的反对和严厉的批判,但它同时也反映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某些一般需求,有着积极的意义。消费文化满足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诸多需求,同时我们看到消费者并不是完全被动的,他们可以通过消费享受乐趣,进行一种新的意义的探索和诠释 ,是对某种强制性的社会意义进行规避和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