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下册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单元综合测试题及答案(2)

时间:2021-08-31

  结合材料一,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分析当代青年在爱国情感的表达上具有新的时代特点的哲学依据。(7分)

  (2) 党中央,国务院强调:当重大灾难发生时要坚持以人为本,把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谈谈其哲学依据。(6分)

  答案

  1、(1)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全民动员对于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2分)

  ②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这表现在人民群众参与环境和生态保护,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2分)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这表现在人民群众环保意识大为加强,人民群众和人大代表依法对排污企业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监督,促进了政府重视生态环境。(2分)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山东积极实践科学发展观,全民动员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必将为绿色山东建设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2分)

  (2)

  2.(1)①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价值观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不同。市民甲、已、张婷三人的价值观不同,对大学生掏粪工作的认识也不同。(3分)

  ②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应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市民甲和张婷的观点是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的体现,而市民乙则更多地站在个人及家庭角度看问题,是不可取的。(3分)

  ③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市民甲和张婷的观点是正确的。而市民乙的认识是不正确的。(3分)

  (2)【思路分析】解答此题首先明确设问知识指向,通过精彩人生可见小杨人生价值的实现,所以此题主要考查如何实现人生价值。因此我们立足人生价值的实现途径:劳动和奉献。客观条件:社会与个人的统一。主观条件:价值观、主观能动性和自身素质的提升。

  【参考答案】①小杨在做村官的实践中,不仅使该村的社会风气好起来,村民的钱包鼓起来,自己也得到了好评,表明人只有在奉献社会的实践中才能创造价值和实现价值。(3分)

  ②小杨的精彩人生离不开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领导,也离不开村民的共同努力,表明人的价值只能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3分)

  ③小杨打破传统观念做村官,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乡村建设作出了贡献,说明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3分)

  3、(1)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党和国家制定了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一系列方针、政策,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促进了我国文化产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3分)

  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我国进行文化体制改革,理顺了各种关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文化生产力(3分)

  ③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我国进行文化体制改革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3分)

  (2)①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和不断解决中实现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加以解决。改革经济体制和行政体制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3分)

  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使改革与提升传统产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3分)(6分。每句1分)

  4、(1)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要求我们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因此党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3分)

  ②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能促进人们的实践活动走向成功。这要求树立并践行正确的价值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民主执政的要求,也是党倡导并践行群众观的体现。(3分)

  ③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应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是做到了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3分)

  (2)设问二:解答此题关键要立足唯物主义历史观,再者通过对材料的认识来分析唯物史观的内容。选举法的修改是现实社会转变的要求,体现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选举法修改推动统筹城乡发展,可见上层建筑的改革对经济基础和生产力的作用。选举法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体现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同时选举法修改,是党的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的体现。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选举法修订是根据城乡发展变化的实际作出的决策。(2分) ②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选举法的修订将推动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2分)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选举法的修订切实保证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2分)

  ④价值观对人们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要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随着我国国情的变化,相关法律也必须作相应的修改,从而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2分)

  5、【思路分析】此题属于原因依据类材料题,解答此题首先明确设问指向:历史唯物主义。其次明确设问核心:人民群众利益的维护。所以此题转化为:为何要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所以我们首先可以考虑当前的社会存在。其次立足人民群众的地位,第三合理把握党和政府的价值选择。  【参考答案】(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伴随经济发展我国民生问题突出,直接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所以要想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必须关注民生。(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财政加大民生投入,关注民生,维护群众利益,是由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决定的。(3)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加强财政民生投入,关注民生是党对人民利益的维护,是党群众路线的体现。(4)共产党人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财政加大民生投入,关注民生是党自觉立足人民群众的立场,作出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体现。

  6、(1)此类题型的特点是运用给定的知识,分析阐明某一实际问题;不需要学生分析其内含的。答题时应采取三步曲:第一步:理解题意,分开答,答出限定知识的具体内容;

  第二步:联系答。把限定知识和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运用理论(一般)分析实际问题(具体),说明理论上的科学性、政治上的正确性、实践上的有效性。第三步:综合答,承前启后,得出结论,明确表态。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发展,当代青年在爱国情感的表达上具有新的时代特点。 (4分)

  ②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随着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作为一种价值选择,当代青年的爱国情感表达也体现了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 (3分)

  (2)①抓主要矛盾 ②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③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每条2分,共6分)

  答案:①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因此科学发展观把发展作为第一要义。(1分)

  ②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及不断解决中实现的。实现科学发展必须正确处理这两对矛盾。(1分)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1分)

  ④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必须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价值取向和核心。(1分)○5个人与社会是统一的。坚持社会发展和个人全面发展的有机统一,是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