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下册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单元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时间:2021-08-31

  1、十二五规划注重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把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结合起来。

  材料一:2010年欧洲多国遭遇罕见雪灾。人们再次反思:地球孕育了生命,但21世纪地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导致气候异常,雪灾严重、泥石流频发

  材料二:人民群众在监督生产过程的环境污染控制、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早在本世纪初,山东省人大代表开始就环境生态问题对政府职能部门进行依法监督,这被称这山东现象。2010年省政府提出建设绿色山东蓝色山东的口号,人民群众环保意识大为增强,积极参与绿色生态山东的建设,2010年全省建成污水处理厂108座,日处理能力达到1036万吨,居全国第一,同年山东单位GDP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双双达标。

  (1)结合材料一、二,从人民群众历史作用角度谈谈你对建设生态文明的看法。(8分)

  材料三:和谐城市是上海世博会主题的精髓.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环境问题和发展问题的日趋严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应运而生.各国城市政府为此提出的发展战略大多围绕如何重建人与城市、人与自然和谐,最终达到现在与未来之间的和谐。和谐城市倡导人本关怀,从根本上立足于人与人、人与自然、精神与物质的和谐。和谐城市的理念将为城市管理和城市规划提出更新的挑战,并次之引入更高的境界。

  结合材料三,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分析和谐城市理念提出的哲学依据(8分)

  2. 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国家、人民,自身幸福,都有着重大意义:

  材料一:2010年3月2日,5名大学生掏粪工和济南市城肥清运管理二处签订聘用合同,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市民甲说,凭个人本事挣钱,没什么丢人的!市民乙说,父母辛辛苦苦供他们上学,却找了那么一份工作,太丢人了!当事人张婷说,有人觉得这工作低人一等,但是在我看来,工作不分三六九等嘛!

  (1)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评析市民甲、乙、张婷三人的观点。(9分)

  材料二: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7.8万名村官,小杨就是其中的一位。大学一毕业,小杨打破传统观念,只身来到千里之外的一个乡村任村委会主任助理。任职期间,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领导下,她走访农户,宣传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和政策,传授农业科技知识,协助主任处理一系列村务。她刻苦学习雕刻知识,与该村艺人共同努力,使该村濒临失传的木雕工艺重放异彩,并将原先小打小闹的木雕品发展为人人喜爱的旅游纪念品。短短两年,该村的社会风气明显好转,村民的钱包鼓了起来。因此,村官小杨得到了领导和村民的一致好评。小杨自己也认为当村官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2)结合材料二,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有关知识,说明村官小杨在乡村的精彩人生给我们的启示(9分)

  3、2010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顺应时代要求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深入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促进社会发展。

  材料一: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党和国家制定了文化体制改革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经过改革,理顺了文化事业单位内部各种人事关系和运行机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文化生产力,文化产业日益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1)运用社会发展的规律相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9分)

  材料二: 山东省Z市成功提升传统产业的原因有: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和行政体制;每一项改革都充分征求群众的意见,赢得群众的支持。

  (2)说明Z市成功提升传统产业的原因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6分)

  4、伴随社会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追求人生幸福已成为国家、公民个人共同关注的热点。

  材料一:2009年9月在北京举行的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指出,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之一,全党要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定不移依靠群众,充分考虑群众利益和承受能力,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切实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1)结合材料,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分析说明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哲学依据。(9分)

  材料二【同票同权】 1953年,中国制定第一部选举法时规定:选举全国人大代表时,农村和城市每位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量比例为8∶1。当时,中国城镇人口比重只有13.26%,做那样的规定是为了体现工人阶级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和工业化发展方向。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城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村人口的比例大大的减少,城镇人口已经达到46.6%修改选举法,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客观条件已经具备。 2010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通过选举法修正案,明确取消城乡差别,一步到位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开启同票同权时代。

  (2)选举法的修改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哪些道理?(8分)

  5.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关键。

  2010年12月27日,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在京举行。十二五期间,财政工作的重点之一就是要坚持改善民生,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一是,十二五期间,我国明确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二是,教育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实现到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 4%的目标。三是,支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四是,加快编织覆盖全民的社保和就业网。五是,更多保障房解决百姓住房之忧。

  请你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分析,十二五期间,财政加大民生投入的必要性。(8分)

  6.(2011山东高考)材料一: 青年学生素有光荣的爱国传统,历史以爱国报国为己任。而在爱国情感的表达上,当代青年具有新的时代特点,它们正用新的方式表达对祖国的无限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