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止于自己是数学教育的财富_教学(2)

时间:2021-08-31

2、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激发孩子的好奇心

  本人在1990年《中学数学》第6期《数学教育中实施掌握学习策略之我见》一文中曾经指出:数学教育的追求有三个层次。。这就是第一层次:掌握知识;第二层次:发展能力;第三层次: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对顺应天性形成学生良好人格品质具有的极为重要作用。因此,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这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一致的。

3、好奇心的培养

  好奇心是由新奇刺激所引起的一种取向、注视、接近、探索心理和行为动机。它是人类行为的最强烈动机之一。其强弱与外界刺激的新奇性与复杂性密切相关,刺激愈复杂愈新奇,则个体的好奇心便愈强。

  好奇心的产生和培养与环境刺激密切相关。丰富多彩的环境是激发和培养好奇心的必要条件,而单调、枯燥的环境则会抑制和扼杀学生的好奇心,所以创设适宜环境(包括自然环境、问题情境、情绪气氛)对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极为重要。其正确引导和培养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适宜的环境刺激

  人类周围的环境刺激是丰富多彩的。当世界上千姿百态的事物具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时,要让他们亲自去看看、听听、闻闻、尝尝,以至摸、掰、拆等摆弄一番。这实际上就是孩子探索他们生活中奥秘的过程。对于幼儿,可以让他们看色彩鲜艳的或者能活动、能发声的玩具,如各种娃娃、带动力的小汽车、飞机及小铃裆、玩具乐器等等,从一开始认识世界就丰富他们的眼界。对于小学生,可以让他们玩七巧板、骑小自行车、荡室外秋千、坐跷跷板,以及看各种小人书。在节假日还可以带他们去看电影、戏剧,参观学生活动中心。动物园、博物馆等。从而增长其见识;认识到周围世界之博之大。教师和家长应正确引导学生去观察、去思考、去探索,以激发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逐渐培养学习兴趣。特别是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青山绿水等都充满了知识的奥秘,对学生有无穷的吸引力,可利用散步机会引导孩子认识大自然。

  在数学教育中选择适宜的环境刺激主要是教育观念问题。因为数学教育的主要载体是问题——现实问题和经过处理的数学问题。问题是好奇的心脏,只要数学教育工作者把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作为数学教育的追求,选择适宜的环境刺激的空间是巨大的。例如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只要教师少作一些分析,学生的好奇心便能激发出来,其思路的多样性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2)充分利用故事的魅力

  故事是用口语化的艺术语言来表达的,它有内容,有情节,形象生动,孩子们一般都非常喜欢听。故事不但能丰富学生的知识,扩展孩子的视野,而且还能起到增强注意力、丰富想象力,从而激发好奇心的作用。如一位父亲将图书的内容编成故事讲给孩子听。然后告诉他:“你要是认识字的话,就可以自己编故事了。”借以激发孩子学认字的欲望。有位教育家建议;当孩子刚满6个月,可以坐在大人膝盖上的时候,就应当给他读小人书或根据书、画讲故事给他听,这种抚爱和温馨的气氛能培养孩子对书籍的感情。

  中小学数学中的故事是很多的,而且更多的是经典故事,这些故事对学生的影响是极大的,如果数学教师不失时机地讲讲这些故事,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让孩子自己寻找答案

  学生对周围事物和现象感到新奇,什么都想知道,成人要有意识地启发他们积极思考,寻找答案。积极鼓励自好奇心引起的各种探索活动。要经常注意学生提出的不寻常的问题和有价值的想法,抓住时机进行启发诱导,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既教育了孩子又培养了其好奇心与求知欲。如,一个孩子玩滚铁环的游戏,突然发现:“直着滚比绕着弯滚早到终点,”然后提出:“这是为什么?”这时,老师就拿着尺子和孩子一起量了直线的长度,再量曲线的长度,使孩子明白:两点之间,直线距离最短!有的孩子会立刻悟道:“老师,我到学校应该走那条直道,而不应该绕弯走附近那条道,因为那条不是直线,自然要绕远了。”老师应及时表扬、鼓励孩子的积极思维。而在孩子想知道又不十分明确,想说又说不清楚时,要及时、耐心,热情地启发孩子,回答孩子的疑问,这样就不但满足、强化和鼓励了孩子的求知欲,也使他们在自己的活动中学习了知识,增长了才干。任何厌烦、搪塞和斥责的态度,都会扼杀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精神,教师和家长一定要认识到学生认识世界过程中的特点和“亮点”,善于捕捉机会,利用时机,对孩子的认识施以正确、科学的引导。

  令人遗憾的是,在中小学数学教育的现实中,告诉学生答案已经司空见惯,让孩子自己寻找答案总是不能成为数学教师的自觉。如果说我们的学生在中小学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我们数学教师应承担很大的责任。

(4)提供学生动脑、动手的机会

  根据孩子模仿性强、爱动的特点,可以让他们充分利用手边的工具。充分运用各种感官,自己观察,自己动手操作,让孩子体验到一种自我成就感和乐趣。如,通过小实验和日常观察等活动,让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还可让学生自由制作简单的玩具,自己设计一种游戏等。他们对于自己动脑想出来的东西,自己动手做出来的东西,有一种偏爱和特殊的兴趣,因而类似活动有利于激发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从而逐渐培养起学习兴趣。

  有一位经验丰富的数学教师,她在讲圆周率之前。常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去量大小圆周的直径和周长,然后再分别用周长除以直径,这样就让学生自己发现所有圆周长和直径的比都是3.1416,这样学生的兴趣油然而生,在憧憬的气氛里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5)绝对不能挫伤学生好问的积极性

  学生对什么都感兴趣。有着强烈的探索精神。如,常会提问“鸟儿为什么会飞?”“鱼儿怎么呆在水里”一类的问题,而且喜欢追根溯源。而有的家长却往往以“没时间和你说这些”、“以后你就会明白了”等敷衍、塞责的话回应孩子,这恰恰扼制了孩子的好奇心。家长应认识到,好奇是孩子认识世界,实现社会化的起点,如果不予以支持和鼓励,将会挫伤其积极性。为使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和正确引导,家长和教师应看到自己的不足,并切实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