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市-教学大纲及习题答案(3)

时间:2021-08-31

通假字

  乌有:没有。乌,通“无”。

  裁:通“才”。

  然数年恒不一见:“见”同“现”

古今义词

  直接

  (原文: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古义:一直连接到

  今译:不经过中间的事物。

一词多义

  然

  (原文:然数年恒不一见)

  但是,而然(表转折)

  (居然城郭矣)

  竟然(放词尾)

  数

  (原文:见宫殿数十所)

  几,几个

  (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表示计数

体味探究

展开想像,自主讨论:

  ①山市形成的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纵观山市的出现分三个阶段:初现孤塔耸起,再展城郭宫殿,又看危楼高舍。

  ②文章结尾的作用是什么?

  结尾照应开头,这里说的“山市”跟“海市”一样,是一种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景象,它美丽而又奇特,多少年也难得出现,少数人偶遇,多数人难得一见。此是作者根据目击者的叙述所写,令人回味无穷。

  ③怎样欣赏感受这神奇的山市,能否用科学解释其中的道理?

  其实,美的东西也许留在想像中会更美,想有多美有多美,正是:此时无画胜有画。

课后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2、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景。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赏析自主合作探究掌握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原理,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反复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景。

  2、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联想及想像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课、展标定向。(2分钟)

  1、导入:

  同学们,通过《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夏天,沿海一带或沙漠地区,可以看见在空中有远处事物的景像,这种幻景被称为“海市”或“海市蜃楼”。如果这种现象在山上出现,那叫什么呢?人们就称为“山市”。今天我们来学习蒲松龄的《山市》。2、展标:

  ①了解作者蒲松龄及作品。

  ②掌握文中文言字词基础知识。

  ③掌握文章内容,理清说明顺序及文章结构。

  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为后面的活动作好准备以及让学生了解本节课所要掌握的内容和重点。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8分钟)

  1.介绍作者蒲松龄及作品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明确: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人。作品《聊斋志异》我国第一部文言短篇志怪小说集,共491篇,主要以谈狐说鬼的故事,反映社会现实。构思奇妙,语言生动。

  有关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2.熟读课文,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青冥 飞甍 高垣 睥睨 连亘 逾时 倏忽

  明确:míng méng yuán pì nì gèn yú shū 3.结合课文注释,解释划线字词。

  (1)数年恒不一见 (2)高插青冥(3)念近中无此禅院(4)无何,碧瓦飞甍 (5)连亘六七里 (6)裁如星点

  明确:1.经常 2.青色的天空 3.想起想到 4.两端翘起的房脊

  5.接连不断 6.通才仅仅

  设计意图:通过检查预习让学生掌握有关文言文学常识和生字词的积累,掌握文言说明文的阅读方法,说明顺序。能够初步理清和掌握文章内容。

三、自学提示、合作探究。(10分钟)

  1.教师出示探究问题。

  (1)齐读课文,根据注释,翻译课文掌握内容。

  (2)根据本文结构及山市出现前后的交代第一自然段可分为几个小层?概括层意。

  (3)山市的形成变幻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都出现哪些事物变化?

  (4)课文以什么为顺序进行描述说明的?找出有关的词语?这表现了山市的变化是迅速还是缓慢?

  (5)文章第二段有什么作用?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3.教师巡回询问、指导。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活动组织能力。要求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来掌握文章结构,了解内容,明确问题。

四、点拨订正、明确认识。(14分钟)

  1、提问回答,教师补充,共同完成译文,明确内容

  (把握重点词语语句)

  2、第一自然段按照总分结构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前两句)总写山市奇特,“邑八景之一”数年难见。

  第二层(“孙公子禹年--遂不可见”)具体描绘山市蜃景的变幻过程。

  3、山市的变幻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阶段一(“孙公子禹年—始悟为山市”):描述山市刚出现的情景:高塔宫殿。

  阶段二(“未几高垣睥睨—城市依稀而已”):描述山市的变化:一座城市的出现和消失。

  阶段三(既而风定天清—遂不可见):描述大风过后幻景的变化:一座高楼的出现和消失。

  4、 时间顺序,有关词语:忽见,无何,未几,既而,逾时,倏忽等表现山市变化的迅速。

  5、补叙,如同附录,对主要内容有补充说明的作用,增加幻景的神秘感。

教师总结

  《山市》是一篇介绍山市蜃楼的妙文。文章将变幻莫测又而美妙奇特的山市蜃景由生成到消失的全过程,描绘得惟妙惟肖,历历如在眼前,展示了大自然美妙绝伦的景象。本文主要特点一是以时间为序层次井然描述幻景变化过程;二是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详述)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教师对学生在上一活动中无法解决或解决不全面的问题时,给以大力的肯定和鼓励并帮助引导学生明确认识,达成共识,从而准确把握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