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试题之对流层(2)

时间:2021-08-31

八年级地理复习资料之土壤分类

  【—八年级地理之土壤分类】,红粘土是在第三纪湖相沉积物上发育的红色或棕色石灰土中有变性特征者。现将各土类主要特征简介如下:

(一)青粘土(Greenclaysoil)

  本土类分布于安徽、河南、山东以及湖南、湖北等省,以淮北平原分布最广,与砂姜黑土呈复区分布。除具有潮湿黑土的诊断特征外,还具有下列特性:湿态亮度<3.5,干态亮度<5.5,湿态彩度<2,有机质含量<15克每千克土。形态特征明显,在暗灰色或灰棕色的表层(耕作层)之下,有一厚达40—60厘米的粘质黑土层,往下过渡到具有明显水成特性的底土层,常见有各种形状的砂姜(石灰结核)。

(二)棕粘土(Brownclaysoil)

  棕粘土大致与原来潮土中的潮粘土和湿潮土相当,零散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冲积平原及其以南的淮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河谷平原的低平洼地上。棕粘土除具有潮湿黑土的诊断特征外,还具备下列特性:表层湿态亮度≥3.5,干态亮度≥5.5,湿态彩度≥2,呈棕或红棕色。与青粘土相比,本土类土色较艳,粘粒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略低。

(三)黑粘土(Blackclaysoil)

  黑粘土相当于美国分类的暗色湿润黑土,是分布在石灰岩地区平浅坝地上的黑色厚层粘重土壤,与黑色石灰土构成复区。黑粘土除符合湿润黑土诊断特征外,具有以下特性:表层湿态亮度<3.5,干态亮度<5.5,湿态彩度<2,有机质含量≥40克每千克土,且有石灰反应。在中国各类黑土中,本土类有机质含量最高(多为50—100克每千克土)且有机质层深厚(20—30厘米);碳酸盐常以假菌丝、白色粉末或结核等形式出现于剖面中。

(四)暗粘土

  暗粘土相当于美国分类的艳色湿润黑土,零星分布在海南北部、雷州半岛以及闽东南沿海一些低丘台地上,曾称为黑赤土或暗赤土,与砖红壤或砖红壤性红壤成复区分布。本土类除具备湿润黑土诊断特征外,具有下列特性:表层湿态亮度<3.5,干态亮度<5.5,湿态彩度2—3.5,有机质含量<50克每千克土,无石灰反应。暗粘土以其彩度较大、有机质含量较小、全剖面均无石灰反应等特征区别于黑粘土,以具有变性特征、风化淋溶作用和脱硅富铝化作用微弱区别于砖红壤或砖红壤性红壤。

(五)红粘土(Redclaysoil)

  红粘土相当于美国分类的艳色湿润黑土,主要见于中国南方,与红色或棕色石灰土成复区分布。本土类除符合湿润黑土的诊断特征外,还具备下列特性:表层湿态亮度≥3.5,干态亮度≥5.5,湿态彩度≥2。它以具有变性特征且粘粒硅铝率≥2.4区别于红色或棕色石灰土。相对于中国其他黑土类型,本土类除土色呈艳色外,pH值和阳离子交换量均较低。

  总结:中国黑土分类研究起步不久。据初步研究资料,中国的黑土可分为2个亚纲5个土类。潮湿黑土亚纲是中国学者提出的,该亚纲含有两个土类:青粘土指原砂姜黑土中具变性特征者;棕粘土指原潮土中具变性特征者。

七年级地理亚洲的自然环境知识大全

  【—初一地理下学期大全】大家都知道: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洲。那亚洲的气候、地势是怎样的呢?

亚洲的自然环境

  1、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洲。亚洲大部分在东西半球中的东半球,南北半球中的北半球。

  2、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为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为苏伊士运河;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为白令海峡。

  3、亚洲分为六个地区;东亚、南亚、西亚、北亚、中亚、东南亚

  4、亚洲最大的平原为西西伯利亚平原;世界最大的湖泊,且为咸水湖的为里海;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为贝加尔湖;世界上最大的半岛为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的群岛为马来群岛;世界最高大的山脉为喜玛拉雅山;世界最高峰为珠穆朗玛峰;世界最高的高原为青藏高原;世界陆地最低点为死海

  5、亚洲地势特点;中间高、四周低;河流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四周海洋

  6、亚洲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广布的特点。

  上面为大家带来的内容是初一地理下学期知识点大全,请大家认真记忆了。接下来还有更多更全的讯息尽在哦。

为地理教学支一招──教学生巧绘地图

  填绘地图,这是每一个想学好地理的学生都必须学会的一项重要地理技能。通过填绘地图,可以对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归类,将课本变薄,这对形象记忆地理知识、构建“心里地图”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一名地理教师,不妨试试以下方法。

  让学生准备一个自己非常喜爱的画图本,起上一个好听的名字,写上一句喜欢的'名言或警句,里面的白纸最好薄一点,这样对勾图有利,具体过程可分三步:

1.勾画轮廓:

  这一过程比较简单,做法是:让学生先将复写纸放到所学大洲(区域或国家)的图上,将边缘轮廓复印到画图本上,或将画图本的纸张放到课本图上勾画(即使学生的美术功底再好,也不能自己拿笔随手乱画,这不利于对轮廓的准确感知)。同时还要让学生仔细观察有无重要的经纬线(赤道、回归线、极圈)穿过本洲(区域或国家),如果有一定也要勾画出来,以便初步确定空间位置。轮廓勾画好之后,还要让学生练练自己的眼力,看轮廓像什么:如我国大陆酷似东方雄鸡,北美则像一只飞奔的鹿等,这样可培养地理形象感知力。

2.填绘知识:

  填绘即用不同的符号或颜色将地理知识绘到勾画好的轮廓图中。填绘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重点突出,目的明确。一张图不能描得“琳琅满目”,要体现本课重要知识点。(2)运用符号时,无论是点、线、面均应根据地理事物的类别加以区别。(3)在彩绘时,还可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如有的可以画 “小圈”,有的可以划斜线等等,这样也能达到预定效果,并能够节省涂大片彩色的时间。(4)要配以相应的文字注记。如这个“圈”是“东京”,这条“线”是京广线,这片“面”(区域)是黄土高原,要用文字注一下。

  例如要彩绘某一区域图,起码要填绘以下几方面:

  A位置:填上相邻的大洲和海洋(海洋一般用蓝色)

  B地形:准确绘出重要的地形区范围 (一般高原绘成棕色,平原绘成绿色,山地绘成褐色,山峰画成尖三角),旁边总结地势的高低分布状况,

  C河流:画出河流的走向(一般蓝色),并在河流沿岸标注名称。

  D城市:以海陆位置或重要的经纬线为参照物,用符号圈出首都、重要城市和港口。

  E工农业:绘出重要的农作物分布区及重要的工业区。

  F其它……

  填绘地图时最好要有规律地按一定的顺序来填写。如在填绘分区地图时,就可以按照上述由A到E的顺序来逐一完成;而在中国地图上填注省区时,可以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方法,按照顺时针方向,先填周围一圈,再以(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分割,最后“填充”其它(省份)。

  初学画图时,可以让学生照着课本地图,将重要知识有条理地绘到画图本上。一段时间后,当学生掌握了一般的绘图步骤后,就可以让他们边回忆知识边填绘。如果某一项的内容记得不全,可以先复习一下课本知识再进行默绘,坚持做下去后,学生对地图的归纳与总结能力就会慢慢提高了,同时也会让他们发现自己的记忆方式改变了,对各种地理知识的记忆不再是干巴巴的文字,而是图文合一,知识变得形象而生动,记忆速度也大大提高了。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3.修正完善:

  每一位学生填绘的地图内容不可能完全相同,这就要求经常把自己的绘图本和周围同学交换看一看,通过对比,发现自己遗漏了哪些知识点、哪些方面绘得不准,填得不对,同时还可以学习别人绘图的精彩之处。相信每位学生都有上进心,不甘落人后,只要敢于查找自己的不足,及时加以修正完善,一定会让自己的绘图水平越来越高。

  为了激发学生的绘图热情,教师要经常性的抽取学生的画图本,利用课前时间或者每周固定的一个时间,对学生绘图进行查看,对于绘图好的,绝不吝啬自己的语言,赶紧写上赞扬的话语,拿到班上及时让同学们欣赏借鉴,相信那时学生收获的就不仅仅是一幅图,而是满满的自豪,这对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会有一个很大的推动。

  按这样的方法练到下学期的时候,讲地理分区,我想每个地理教师可以让自己变得轻松起来:让出课前的黑板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到黑板上,把下节课要上的国家或分区轮廓图用粉笔在黑板上提前勾画出来,上课就用勾画的最准确的一幅图作为课堂底图,这样既解放了教师的课前工作,又大大激发学生绘图积极性,还让学生对所学区域或国家的轮廓有了更深的了解,为课堂学习提前做了铺垫,这是一举多得的地理教学好方法。

【有关世界地理试题之对流层】相关文章:

1.初中地理试题之我国行政地区

2.地理试题及答案

3.精选地理试题及答案

4.地理试题及答案大全

5.初中世界地理试题之化石林

6.世界地理试题之新加坡参考

7.初一地理试题及答案之各褶曲要素

8.初中地理试题之澳门行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