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月考试题(3)

时间:2021-08-31

  ⑦其实,我们并非无可作为。据研究,房间供暖和制冷“吃”掉了世界上能源总量的36%。也就是说,人们为调节室温以求得舒适之感,给地球带来了巨大的能源压力。从建筑节能角度来看,建设部的数据表明,尽管全国迄今为止已累计建成节能建筑面积10.6亿平方米,但这一数字仅占全国城镇既有建筑面积的7%。很多购房者对这种成本更高的房屋“想说爱你不容易”。

  ⑧再说家电。家用电器消耗了家庭所需能源的一大半,二氧化碳排放量排名第五。国际能源机构研究表明,环保家电能减少全球家庭耗能的43%,但是,这些价格偏高的环保家电常常是“叫好不叫座”。再退一步说,就是随手关掉带电状态的电视,又有多少人能坚持?

  ⑨在社会生活中,其实每个家庭每个人都面临着与耗能企业同样的抉择。是加大投入提高自身成本,还是坐视不理提高社会成本?这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道德问题。个人短视的结果,是社会遭殃,最终每个人都难逃自然的惩罚。

  ⑩什么时候,当节约成为习惯、环保成为时尚,当每一个电灯开关都像安在自家卧室、每一个自来水龙头都像安在自家厨房,当冬天还有雪、冰雕也不再早早消融那时,我们共同栖息的地球家园才有希望。(选自光明日报)

  17.第④段列举一系列的数字,是为了说明什么?(3分)

  18.第⑥段“温水煮青蛙,青蛙在劫难逃”比喻什么现象?请写出你的理解。(3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探究题。(5分)

  材料一:人类活动是造成气候变暖的原因。而气候变暖又是由于大气中聚集了大量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造成温室效应。按照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指标PPM计算,1万年以来,其指数始终保持在约270左右,40万年来其指数徘徊在200—280之间,可从工业革命开始以来,这个指数猛增,达到了现在的360,而且这个指数还会增加。木材、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我们越早采取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它所造成的影响就会越小。

  材料二:一百年内,地球表面气温将急剧增加!发出这个警告的正是91岁的中科院院士叶笃正。他说:全球变暖就是我们有着二氧化碳和别的温室气体总在放,使得地球成了个塑料大棚,温度当然增高。如果我们像现在这样下去,一点不节制自己的活动,估计到本世纪末,平均温度可能增加六七度。叶笃正,这位老人,在人们沉浸在经济急速发展的喜悦时,却怀着一份深深忧虑,以自己急切的呼吁唤醒人们的环保良知,并带领年轻人不懈地进行环保课题研究。他也因此获得2005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成为2006年感动中国获奖人物。

  (1)选文中说“家用电器消耗了家庭所需能源的一大半,二氧化碳排放量排名第五”,家用电器的使用与二氧化碳排放有关系吗?请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作些分析。(3分)

  (2)选文中提到“节能降耗不仅是企业的事,每位社会成员都负有一份责任”。就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问题,你有什么好建议?请写给叶笃正爷爷。(2分)

  (四)阅读《每人都有一个宝藏》,完成第20—22题。(共10分)

  每人都有一个宝藏

  邹扶澜

  ①小学时,读唐朝卢纶的诗:“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入石棱中。”那时读书多拘于死记硬背,意思是不深究的,只知道一位叫李广的将军,晚上出去打猎,看见一只横卧的虎,就开弓猛力射去。他估计老虎死了。第二天去看,发现“老虎”原是一块巨石,射出的箭深深地扎在石头里。后来又有此诗的演化,说李广很惊奇,不相信自己有如此大的劲,又射了多次,可箭还是一只只折了,最后只好放弃。

  ②人,包括别的动物,在生命危难的瞬间,释放出的自我挽救能量是巨大的。美国科学家做的“青蛙实验”几乎人人皆知:在锅底慢慢地用温火加热,青蛙悠哉悠哉地在水里漂游,等到水热得不能承受时,却再也跳不出来了。相反,将一只青蛙猛掷入滚开的沸水中,它却能倏忽跃起而逃生。

  ③可是,为什么平日里我们没有发现自身的这种潜能,而非要等到危险时刻来临才发出惊奇或无奈的慨叹?要是我们把这种潜能发挥出来,用到工作和事业中去,会产生多么大的成效和功用啊!所以,我们要珍惜时间,挖掘自身的能量,将其用到工作和事业中去。

  ④美国戏剧家桑顿·怀尔德在《我们的城镇》中写了个叫艾米丽的姑娘死了,不过她发现她可以再到人世活一天,于是选择了十二岁生日那天。那天开始的时候,她就有一种强烈的想品尝每一寸光阴的欲望。但她伤心地发现,人们都在漠然地生活,都没有像她那样怀着强烈的感情去感受生活。在绝望中她慨叹道:“啊!人们在活着的时候几平没有认识生活,大多数人都在虚度年华。”

  ⑤答案不言自明:是懈怠!是对时光流逝的【甲】,对享乐安逸的沉溺和【乙】!因为懈怠,让我们失去了拼搏的【丙】;因为贪图享乐,让我们再也觉不出潜存的危机,从而像温水中的青蛙,慢慢地被社会淘汰了。

  ⑥这真是让人痛心不已的事。一个人采取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并不难,可是你不去做,一味地消极避世、得过且过,却是连鬼神也奈何不了的。扪心自问,你是否每天都在一种忧患和危机之中度过,是否真诚地拥抱了每一缕阳光和晨曦?又是否真切地体味了生命的意义与内涵——“认识了生活”呢?

  ⑦所以,再不要抱怨日子的平淡和生活的庸常无奇了,回头好好地审视一下自己,你都是怎样跨过你的每一天、每一分钟如果你仍旧放任你的步子在大街上闲逛,那就赶紧停住,去试着做一点有用的事吧。

  ⑧每个人身上都有着一个巨大的宝藏,里面蕴藏着无坚不摧的能量和威力。开发需要你自己。当你把自己置于悬崖的边缘而无时不有一种切肤的危机感的时候,你就拿到了开启宝藏的金钥匙。

  20.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21.阅读第⑤段,根据上下文,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3分)  【甲】处应填(漠然默然)

  【乙】处应填(追求追逐)

  【丙】处应填(勇气志气)

  22.请你简要分析第①②③段的论证过程。(4分)

【初三语文月考试题】相关文章:

1.初三第一次月考语文测试题

2.2015初三语文文学常识月考试题(附答案)

3.小升初语文月考试题汇总

4.初三物理试题月考试题精编

5.初三语文月考作文

6.月考语文作文

7.初三政治上册月考试题

8.月考文数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