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

时间:2021-08-31

  小学数学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

  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3)的过程。

  ①交往互动②共同发展③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2)。

  ①教教材②用教材教

  3、算法多样化属于学生群体,(2)每名学生把各种算法都学会。

  ①要求②不要求

  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3)

  ①联系生活学数学②培养学习数学的爱好③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5、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不再单独出现(3)的教学。

  ①概念②计算③应用题

  6、“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数学思考②过程与方法③解决问题

  7、《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1)的动词。

  ①过程性目标②知识技能目标

  8、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3)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与进步的历程。

  ①自我评价②相互评价③多样评价

  9、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2)的过程。

  ①单一②富有个性③被动

  10、“用数学”的含义是(2)

  ①用数学学习②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③了解生活数学

  11、下列现象中,(D)是确定的。

  A、后天下雪 B、明天有人走路 C、天天都有人出生 D、地球天天都在转动

  1 2、《标准》安排了(B)个学习领域。

  A)三个 B)四个 C)五个 D)不确定

  13、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D)

  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  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阅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14、新课程标准通盘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分为(B)个阶段。

  A)两个 B)三个 C)四个 D)五个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标准》并不规定内容的呈现顺序和形式

  B)《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C)《标准》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D)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制订了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大纲”,以逐步取代原来的“课程标

(二)、多项选择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ACD),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A、基础性 B、科学性 C普及性 D、发展性

  2、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ABC)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A、动手实践 B、自主探索 C、合作交流 D、适度练习

  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ABC)。

  A、组织者 B、引导者 C、合作者 D、评价者

  4、符号感主要表现在(ABCD)。

  A、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

  B、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C、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

  D、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

  5、在各个学段中,课程标准都安排了(ABCD)学习领域。

  A、数与代数 B、空间与图形 C、统计与概率 D、实践与综合应用

  二、是非题

  1、内容标准是内容学习的指标。指标是内容标准的全部内涵。(X)

  2、提倡有教育价值的数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战性的。(V)

  3、《标准》提倡让学生经历“数学化”与“再创造”的过程,形成自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V)

  4、新课标只提倡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不提倡关注获得知识结果。(X)

  5、《标准》提倡采取开放的原则,为有非凡需要的学生留出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V)

  6、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拟和练习转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V)

  7、教师应由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转变为知识的传递者和合作者。(X)

  8、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不需要转变为数学学习的主人。(X)

  9、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V)

  10、数学学习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个性倾向。(V)

  11、新课标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V)

  12、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V)

  13、《课标》中,对于应用问题,选材强调虚拟性、趣味性和可探索性。(X)

  14、新课程从第二学段(4——6年级)开始使学生接触丰富的`几何世界。(X)

  15、在内容的选择上,课程标准刻意追求内容的完整性和体系化。(X)

  16、课标对教学要求有所提升的内容有:估算、算法多样化、各类知识的应用等。(V)

  17、合理应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也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最佳途径。(V)

  18、课程标准在数学学习内容的结构上,将“量与计量”的内容并入“统计与概率”或“数与代数”等领域。(V)

  19、课程标准在数学学习内容的结构上,将“应用题”拆分到加、减、乘、除等基本的运算中,结合“数的运算”抽象和理解数量关系。(V)

  20、经验既是知识构建的基础,知识是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