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两个IQ分数相同的儿童,他们IQ分数的构成完全相同。 ( )
2.加涅认为复述不仅能有利于保持信息以便进行编码,也能增加短时记忆的容量。( )
3.巴甫洛夫经典条件作用论属于联结学习理论。 ( )
4.阿特金森的研究表明,力求成功者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 )
5.归纳式学习属于自上而下的迁移。 ( )
6.定向映象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不同,则活动的定向基础就有差异,就会影响到心智技能最终形成的水平。 ( )
7.高智商一定有高创造性。 ( )
8.教师在教授思维方法时,应遵循由外而内的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学生不必要的盲目摸索。 ( )
9.教育过程中应奖励一些具体的道德行为,而不是奖励一些概括性的行为。 ( )
10.关注情境阶段的`教师,更多地考虑的是学生的个别差异。 ( )
五、名词解释(每4、题2分,共10分)
1.精细加工策略
2.定势
3.发现学习
4.原型内化
5.从众
六、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
2.学习者在练习衄线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3.为完成原型定向阶段的主要学习任务,教师应做些什么工作?
4.要想使操作原型成功地内化成心智技能,教学中必须注意什么问题?
七、论述题(共10分)
试述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
八、案例分析题(共10分)
杨蒙是高中学生,学习认真、刻苦,成绩一直不错。一次,在期中考试时由于感冒发烧没有考好,结果成绩下滑受到了老师的批评(老师不知她带病考试)。此后,每当面临考试时杨蒙都很紧张。在考试前几天就开始担心,害怕考试失败,为了能考好,她考前每天都复习得很晚。考试时,杨蒙经常感到注意力很难集中,脑子里也一片空白,明明掌握的知识也都忘记了。同时还伴随着紧张、心慌、手发抖、出汗、小便急、全身绷紧等症状。可考后她发现这些题目都会做,只是由于没发挥好而失败,因而更加害怕考试。为此,杨蒙非常痛苦,不知道如何摆脱。
根据上述案例,请分析:
1.杨蒙的这种症状是一种什么心理问题?
2.本案例中,造成这一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针对这类问题,请列举两种常见的心理训练方法。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标准化成就测验的优越性是客观性、计划性、可比性。
2.B【解析】l993年,科顿等人提出了一个教师反思框架。
3.B【解析】巴甫洛夫认为由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应是条件反应。
4.B【解析】题干是布鲁纳认知结构说的核心思想。
5.A【解析】内在动机更稳定,作用更持久。
6.C【解析】一般情况下,动机水平增加,学习效果也会提高。但是,动机水平也并不是越高越好,动机水平超过一定限度,学习效果反而更差。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7.B【解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当了多种角色,如“家长代理人”、“知识传授者”、“学生楷模”和“心理调节者”等。教师被人们誉为“灵魂的工程师”,这说明教师扮演了“知识传授者”的角色。
8.D【解析】弗洛伊德认为,遗忘是因为我们不想记,而将一些记忆信息排除在意识之外。
9.A【解析】形式训练说是鼓吹者们并没有获得科学证据的支持,因此,被认为是缺乏科学依据的迁移理论。
10.A【解析】略。
11.B【解析】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
12.D【解析】时间是一种资源,资源管理策略就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
13.D【解析】形态扩散是以事物的形态为扩散点,设想利用某种形态的各种可能性。
14.D【解析】替代强化是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到强化而如同自己也受到强化一样,是一种间接的强化万式。
15.B【解析】根据内化概念可知答案。
16.B【解析】自我肯定行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中之一就是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
17.B【解析】下位学习也叫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
18.A【解析】题干是对问题行为的解释。
19.A【解析】客观性是任何科学及其研究都必须遵循的原则,教育心理学也不例外。
20.A【解析】题干是对沉思型认知方式的名词解释。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E【解析】这五项都是教师帮助学生形成或改变态度和品德的常用而有效的方法。
2.BCD【解析】A为模象直观,E为言语直观。
3.ACE【解析】BD两项为心智技能。
4.ACE【解析】布鲁纳将学习分为获得、转化、评价三个过程。
5.ABDE【解析】束缚学生的思想是错误的。
6.ACDE【解析】B是评估性会谈应掌握的一项技术。
7.ABCE【解析】提问属于精细加工策略的方法。
8.ADE【解析】一种观念要真正成为个人的道德价值观,须经历选择、赞赏、行动三个阶段七个子过程。
9.ABCE【解析】机器不能为学习者定速度,除此之外,其余均为CAI的优越性。
10.ABCE【解析】布鲁纳认为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和强化原则是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主要教学原则。
三、填空题
1.行动研究;2.独立型,顺从型;3.传递,处理,转换;4.直接发生途径,间接转化途径; 5.意识性;6.标志,组织;7.个性;8.艾里斯;9.品行性,性格性;10.理论知识,洞察力。
四、判断题
1.× 【解析】两个智商分数完全相同的人,其分数构成却可能存在很大差异。
2.×【解析】复述有利于保持信息以便于编码,但不能增加短时记忆的容量。
3.√【解析】经典条件作用论揭示了刺激一反应联结的形成过程,它属于联结学习理论。
4.× 【解析】题干所指是避免失败者的特征。
5.× 【解析】归纳式学习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迁移。
6.√ 【解析】由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可知答案。
7.×【解析】创造性与智力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所以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
8.×【解析】教师在教授思维方法时,应遵循由内而外的方式,即把教师头脑中的思维方法或思路提炼出来,明确地、有意识地外化出来,给学生示范,并要求学生模仿、概括和总结,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学生不必要的盲目摸索。
9.√ 【解析】越是具体的越具可操作性,越概括越不具备激励性。
10.× 【解析】题干所述是关注学生阶段的特征。
五、名词解释
1.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习的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2.定势: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两种:促进和阻碍。
3.发现学习:是教师启发学生独立发现事物意义的学习。
4.原型内化: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
5.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
六、简答题
1.性格虽然不会决定学习是否发生,但它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性格也作为动力因素而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性格的个别差异又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应更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2.学习者的练习曲线存在差异,但也具有共同点,表现在:开始进步快;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暂时的停顿期,即高原期;后期进步较慢;总趋势是进步的,但有时出现暂时的退步。
3.(1)要使学生了解活动的结构,即了解构成活动的各个动作要素及动作之间的执行顺序,并了解动作的执行方式。
(2)要使学生了解各个动作要素、动作执行顺序和动作执行方式的各种规定的必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3)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独立性。
(4)教师的示范要正确,讲解要确切,动作指令要明确。
总之,通过原型定向阶段的教学,学生建立起了关于活动的初步的自我调节机制,从而为进行实际操作提供了内部控制条件。
4.为使操作原型成功地内化成心智技能,教学中必须注意:
(1)动作的执行应遵循由出声的外部言语到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再到内部言语的顺序,不能颠倒。
(2)在开始阶段,操作活动应在言语水平上完全展开,即用出声或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完整地描述原型的操作过程。然后,再逐渐缩减。
(3)在这一阶段也要注意变换动作对象,使活动方式得以进一步概括,以便广泛适用于同类课题。
(4)在进行由出声到不出声、由展开到压缩的转化过程中,也要注意活动的掌握程度,不能过早转化,也不宜过迟,而应适时。
七、论述题
【答案要点】
人格的发展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以下是影响人格发展的三个方面:
1.家庭教养模式:放纵型和民主型教养模式,对儿童的人格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2.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在学生社会化中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影响来实现的。
3.同伴群体:与同伴群体的交往使儿童能够进行人际关系和交流的探索,并发展人际敏感性,奠定儿童今后社会交往的基础,促进儿童的社会化和人格的发展。
八、案例分析题
【答案要点】
1.考试焦虑问题。
2.杨蒙考试焦虑主要与考试失败以及教师的批评有关系。
3.常用的训练方法:
(1)调整自我认识法;(2)自信心训练法;(3)放松训练法;(4)系统脱敏法。
(注:任举两种方法展开回答即可)。
【教育心理学试题和答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