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热门】说课稿范文汇总6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6篇,欢迎大家分享。

说课稿 篇1

  一,关于教材:

  1、教学课文: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文《狼》

  2、教学目标:

  (1)、 根据课文故事性强的特点,准确、形象地诵读课文,把握其故事情节。

  (2)、 理解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3)、 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4)、 积累成语。

  3、教学重点:

  (1)、 注重朗读,紧扣情节,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2)、 理解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3)、 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和能力。

  4、教学内容:

  (1)、 朗读:能准确、流畅、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复述并达到背诵全文。

  (2)、 识记:解释课文中的重点实词,识记、积累。

  (3)、 理解:把握课文“遇狼”“惧狼”“御狼”“杀狼”四个情节,以及狼和人在较量中的不同表现。

  (4)、 探究:人狼搏斗主客观因素及课文寓意,提高分析问题能力。

  (5)、 拓展:积累与狼有关的成语;进行课文写作上的评价。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接触文言文教学才不到一年的时间,因而不能简单地给学生灌输文言文中常见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只能在学生充分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加以生动形象化的解说。据七年级文言文课文的选材来讲,本册所选的都是一些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较易理解并掌握的故事性文章。适合七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

三,教法设想:

  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和难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以启发式教学指导思想贯穿课堂教学,结合谈话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式学习来完成教学任务。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生课前准备:

  1、 搜集作家作品资料。

  2、 依据注释熟读课文 ,理解文意,画出疑问。

  3、 收集有关“狼”字的成语。

  教具准备:投影资料:《狼》故事情节投影胶片。蒲松龄介绍投影。问题设置投影。

四,教学思路:

  新课程改革注重课文教学的整体性,在教学中禀弃对课文机械式的分割。特别对于文言文而言,枯燥的独句串讲很容易让学生感其文言文教学的课堂索然无味,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同时,又针对这篇课文故事性强,叙事生动的特点,首先,设想通过各种不同方式(听读——讲故事——朗读——自读——个别朗读)等形象的朗读,了解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从整体上感知课文,这个作为重点安排;其次,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学习和教师点拔,落实局部的字词,学生在知道情节的基础上,就有了理解的方向可循,字词的把握就不是纯死记硬背的难关。最后,通过合作探究,深入学习课文的内涵,使学生的理解达到更高的层次,同时培养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具体操作过程:

  (一)、整体感知,了解情节

  1、教师范读,力求引入情景。

  2、学生讲故事,带入情景。同时教师出示相关图片增强形象感。并归纳故事情节。

  3、集体朗读,再次体会故事情节。

  4、自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找出疑难,落实字句,共同探讨。

  5、个别朗读,要求读出情景。

  (二)、合作探究,深入理解

  设计四个问题:故事发生的客观条件;人狼搏斗的主观行为;人狼各自机智的体现;以及了解课文的中心。

  (三)、延伸拓展

  1、拓展知识面,检阅学生搜集有关“狼”的成语的情况,进行积累运用。

  2、拓展能力,评价式阅读。要求学生各抒己见,用 “……写得好,写出了……表现了……” 的句式谈谈感想。

  例:“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朵。“这句写得好,它是文章的议论部分,是文章的点睛之笔,写出了狼和人的斗争狼最归是失败了的,表现了人的智慧。

  (四)、整体朗读,加深印象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

  《百家争鸣》中讲述的孔子与诸子百家的学说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世界文化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有些甚至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顺序上被安排在春秋战国形势学习的内容之后,在教学容量上,学习的是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的学说。因此,这堂课学习的内容多而杂,教学的思想性、科学性都很强,并且具有较现实的指导意义。

  2、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孔子在思想上、文化上的成就,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这些基础知识;通过学习百家思想,让学生学会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同一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使用角色扮演,用代入法让学生以各派代表来看待同一事情,并讲出这样评价运用的思想和理由。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通过了解孔子的成就,了解到一位伟大人物的成长要经历很多故事。

  3、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孔子及其历史贡献。

  (2)难点:百家争鸣的形成及其代表思想。

  二、说学情

  本堂课的学习主体是初一的学生,初一的学生接触历史这门课程的时间不长;虽在生活中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是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有限的。并且,在一个班中48位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有的主动学习,有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上课时也应该区别对待。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本课采用了多种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在教学准备时,对课程的一般过程和问题进行了预设,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表格自主学习归纳法、对难点的讨论法、对扩展内容的讲述法等。在这过程中,注重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和分析问题的诱导。做到“因材施教”。

  四、说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首先教师现在幻灯片上展示两张“柳州文庙”的图片,并提出两个问题:①这两幅图片反映的是哪里?②是为了纪念谁?针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接着提出为什么后世会纪念这位思想伟人呢?那我们通过《第11课 百家争鸣》来了解。

  2、讲授新课

  本节课的第一个问题是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对于这节课的重点我是这么处理的:我将此幕内容分成四个部分:孔子生平、思想主张、文化成就和教育成就。我对于这四个部分采取各个击破的方法。

  首先,孔子生平,我采取视频展示法。在看视频前教师提出疑问,孔子到底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同学们通过观看给予总结,以锻炼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其次,孔子的思想主张,这一部分通过课后题的连环画来提出其主张的核心是“仁”。

  再次,文化成就和教育成就,这一部分有学生自主找出,教师加以总结和补充。特别是在教育成就上教师将在视频上放出:

  因材施教: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教师先让学生从字面上理解,教师再加以总结。并渗透一些学习的方法和学习的态度。

  过渡:同学们,在古代史上思想界比较活跃的第一个时期便是春秋战国时期。如果这个时期,只有孔子的思想和教育成就,那也不能叫思想活跃,而思想活跃只要是针对当时出现“百家争鸣”而言。

  针对于本课的第二部分百家争鸣我是这样处理:

  首先,提出的问题是百家争鸣之所以产生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呢?(针对于这个问题关系到前面所学的生产力发展问题,学生不易理解。这部分由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和理解。)

  其次,就是什么是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的学派和代表人物都是谁?这些常规的问题有学生自主学习在课本中查找。

  第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和思想主张是本课的又一重点,我指导学生列表格,对知识进行整理,使之条理化,清晰化。为了让同学们更深刻地理解诸子百家的主张,我又设计了这样一题目:一个少年因国家赋税过重,家里生活困难,偷盗了邻人的钱财。假如你是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的代表,面对窃贼,你会怎样教育这个少年?(友情提示:运用前面所学到的学派的代表思想来代入角色评价!)为此我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代表一个学派,在思考5分钟之后,让学生起来说说他对这个少年的评价,并且说出运用的是哪一思想主张。教师在学生讲完的评价后,进行适时的点评。加深大家的印象。

  3、巩固总结

  新课讲完以后,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可以列知识结构,可以列表格,可以勾画知识树,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没有经过总结的知识就如同把水泼在筛子上一样。记忆的规律也告诉我们:零散的知识容易遗忘,把零散的知识组织在一个知识结构内,就不容易忘记,因此这一环节也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