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雍和宫图片(2)

时间:2021-08-31

  天王殿:在昭泰门内,单檐歇山顶建筑。原为雍王府正门,后改为佛殿,内供弥勒佛、四大天王和韦陀。殿后院中有铜鼎、御碑亭、铜须弥山、嘛呢杆。

  正殿:又称雍和宫,原为雍王府银安殿。为七间五进重檐歇山顶建筑,殿前有月台,殿内供奉三世佛:药师佛、释迦佛和阿弥陀佛。东北角为观世音立像,西北角为弥勒佛立像,两侧为十八罗汉。殿外院落有东西配殿四座,又称“四学殿”,即讲经殿、密宗殿、数学殿、药师殿。

  永佑殿:原为雍王府内门,规制同天王殿。殿内供奉无量寿佛(即阿弥陀佛)、药师佛和狮吼佛。

  法轮殿:原为雍王府寝殿,殿内布局同紫禁城坤宁宫和沈阳故宫清宁宫类似,即东半部为居住空间,西半部为萨满教佛堂。乾隆时期加以大幅改动,平面布局改为十字形,面阔七间,前后各出五间抱厦。殿顶按照藏传佛教传统设有五座小阁,象征须弥山的五峰。殿内正中莲花台上为藏传佛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铜像。宗喀巴大师铜像的两侧有两座木质讲经台。1954年,班禅和达赖到北京时在此讲经布道。宗喀巴像背后为木雕五百罗汉山,高近5米,长3.5米,厚30厘米,由紫檀木雕镂而成,上放置有五百尊由金、银、铜、铁、锡铸造而成的罗汉像。五百罗汉山前有一金丝楠木雕成的木盆,传为乾隆帝的“洗三盆”。

  万福阁:位于法轮殿之后,原为雍王府后罩楼。楼高三层,七间五进,重檐歇山顶,两旁是永康阁和延绥阁。三座楼阁之间有飞阁复道凌空连接,宛如仙宫楼阙,是唐朝至辽金时代佛教建筑的典型风格,也是中国现存古建筑中飞阁复道的仅存实例。万福阁内有一尊高18米、宽8米的弥勒佛站像,身体主体部分用整根白檀木雕成(整木高26米,地下埋入8米,地面上高18米),为七世达赖进贡(康熙年间,清政府帮助达赖镇压西藏暴乱,实现政教一统)。  阿嘉仓:位于昭泰门外,辇道两侧,是历代活佛的佛仓(即住所)。西侧有佛仓三座,自南向北为洞阔尔呼图克图佛仓、萨木萨呼图克图佛仓和诺门罕呼图克图佛仓。东侧有佛仓一座,即阿嘉呼图克图佛仓。此外,在中路东侧还有佛仓三座,即土观呼图克图佛仓、济隆呼图克图佛和果蟒呼图克图佛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