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精华】说课稿合集八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本节课与上一课紧密相连,也可以作为第二课的延伸,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和行为。教材中通过观察、生活反思和调查等,使学生认识到哪些时候应该向为自己服务的人表示感谢。同时,让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换位,突出向提供服务的人表示感谢的意义及表示感谢的更多方式。在调查活动中学生培养了社会实践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学生通过活动和体验,知道当接受了别人为自己提供的服务或帮助后,要表示感谢。

  2、能力目标:养成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初步渗透爱的教育。知道爱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懂得对劳动者的尊重不仅仅是口头上的感谢,更重要的是尊重他们的劳动,调查在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接受别人的感谢后的心情,了解生活中人们对别人表示感谢和尊重的方式。

三、重、难点

  懂得向对自己提供服务或帮助自己的人说谢谢的意义,并养成尊重他人的优秀品质。

  尊重他人不仅是说声“谢谢”更重要的是理解和尊重他人的劳动。

四、说学法

  依据新课程标准,根据本单元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落实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引领学生进行课外调查实践、反思、,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这有助于学生理解本课内容。

五、教学理念

  本单元重点对学生进行认识社会的教育,同时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本课更在前两节课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认知和行为,从而为学生走向社会服务。课上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社会生活经验,通过回忆、体验,交流等方式完成教学,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童话故事贴近学生的生活,是他们喜闻乐见的。在故事中设置悬念,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使得课题在学生的思考中很自然的引出。

(二)活动明理

  1、回忆生活中的“谢谢”(学生回忆并讲述)

  老师适时引导总结板书:得到帮助——谢谢

  一声“谢谢“在生活中是常见的,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这个环节从生活的细微处入手,充分调动和利用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起学生对生活中的”谢谢‘的关注,为后面做铺垫。

  2、教师采访学生:当你为别人做了事别人向你说声谢谢后,你是什么感受?最好举个例子说一说。

  这个环节我让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相联系,为学生创设学习和活动情境,让他们在活动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经验,获得内心体验。这些活动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感受生活中的服务

  刚才,同学们都谈到得到别人帮助后应该说谢谢,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时候我们也应该说声谢谢呢?请大家观看视频,你可以结合图片说一说,也可以结合生活中你遇到,听到和想到的说一说。

  这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充分体会我们时时刻刻在享受劳动者的服务,感受劳动者的辛苦,体会谢谢的深层意思。

(三)辨析明理

  设计题目,生活中一些现象正确判断。通过该环节的设计,让学生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制作感谢卡,表达谢意

  学生们真实的情感在美丽的卡片上尽情挥洒,表达出了感人的谢意。同时,学生在美术课上学到的知识技能在这张卡片上体现出来,促进了学科的整合。

  老师适时引导总结板书尊重理解——学会谢谢

(五)总结,在诗朗诵中结课

  通过本环节的设计,让学生感情得以释放,达到高潮。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新课标指出:根据诗歌的艺术表现形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阁夜》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因声求气、涵咏诗韵的自主赏析部分的第一篇诗歌。这个单元的学习目标是通过诵读吟咏,深刻体会诗歌的情感流动。学习这首诗歌,通过朗读吟诵,整体感知,透过字里行间,体会诗中蕴含的作者的深沉的复杂的感情。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赏析这首诗歌,后面的学习就比较顺畅了。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已经了解了杜甫其人其事,学习了杜甫的诗歌作品,如《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登高》等。这些作品从不同的方面展现了杜甫的形象。有了这些做铺垫,学生理解《阁夜》还是比较容易的。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这首诗的具体内容及学生的认知情况,我制订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吟咏诵读,体会诗歌蕴含的复杂的深沉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吟咏诵读,把握节奏、重音、停顿、韵脚,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中蕴含的深沉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通过吟咏诵读,体会诗中蕴含的深沉的爱国情怀。

  二、说教法: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可见诵读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学习古诗词,尤其要重视诵读,养成诵读的习惯。诵读教学也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学生在吟咏的过程中会有一些问题,通过探究讨论的方式交流,加上教师适时地点拨指导,学生会有更深刻地理解。因此,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诵读法,探究法,点拨法展开教学。

  三、说学法:

  朗诵吟咏是我国传统的美读诗词文的方法,是师生欣赏古典美文的一种独特手段。对于学生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通过讨论探究的方式来降低难度,在思维的碰撞中擦出火花,使学生有所得。因此,我采用的学法是诵读法和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唐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在唐诗的领域内有两座高峰,就是李白和杜甫。李白以其飘逸豪放,被称为“诗仙”。而杜甫以其沉郁顿挫,被称为“诗圣”。前一个单元我们刚写过李白的作品《梦游天姥吟留别》,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杜甫的另一首诗歌《阁夜》。

  一次导入,把李白和杜甫对比,能使学生对两人有比较深刻的认识,能引领学生很快进入情境。

  (二)知人论世:

  阁夜:西阁之夜,西阁即作者寓居的夔州西阁。夜,这是一个不眠之夜。诗人是因什么不眠呢?当时诗人寓居的夔州发生战乱,连年不息,百姓生活困顿,杜甫的几个好友也相继离世,他自身又孤苦伶仃,漂泊在外,社会的动荡不安,加上身世的凄惨,他在这个不眠之夜用笔记录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写下了这首诗。

  联系作者的经历来解题,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调整情绪,与作者的情感同步,指导学生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融入自己的主观生活体验,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

  (三) 赏析诗歌:

  学生朗读,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完成,在班上展示。

  1、读一读:

  一读,读准字音:景( jng ) 霁( j )

  注意韵脚:宵,摇,樵,寥。押平声韵,读时,拖长字音。

  二读,读出韵律:

  节拍:2—2—1—2 2—2—1—2。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三读,把握诗意:

  首联:催,说明时光飞逝,寒,不仅写雪后初晴天气的寒冷,还写了内心的真实感受。冬季白天的日子越来越短,自己浪迹天涯,客居他乡,雪后初晴的夜里更冷。诗人将自己置身于特定的时空背景下,他的这种对人生的悲慨就更深沉了。

  颔联:“鼓角”暗示的是战争,“声悲壮”是从听觉角度写的。“星河”、“影”是从视觉角度写的。五更时听到鼓角的声音很悲壮,三峡上,星辰的影子随波摇动。

  颈联:郊野之外百姓的哭声传来了战争的消息,渔夫樵夫唱起了夷族的歌谣。

  尾联:运用典故,像诸葛亮和公孙述这样的一代名人最终成为一抔黄土,人事变迁,音书断绝,漫漫长夜里,我寂寞无聊难耐。

  诵读教学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解决诗歌“写什么”的问题。

  2、品一品:

  学生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在班上交流,教师点拨。

  (1)品味情感:

  通过朗读,我们发现杜甫这首诗感慨万千,那么,此诗一共写了诗人几种悲慨?诗人对什么事最为忧伤?

  明确:“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作者慨叹时光飞逝人生短促,表达客居天涯的凄寒。“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表达对百姓因战争而劳顿的痛惜。“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这是作者对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悲哀,老病孤独、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和无奈。

  诗言志。通过品读,体会诗歌中字里行间渗透的诗人的情感,,把握诗歌的主旨,解决“为什么”这样写的问题。

  (2)品味语言:

  朗读本诗,选出你最喜欢的一联,说一说它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创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

  明确:我最喜欢颔联。此联上句从听觉角度透露出悲惨的战争现实,下句从视觉角度写壮美的三峡夜景,诗人将二者巧妙地放在一起,创造了一种悲壮雄浑的意境。鼓角之声与星河波澜壮阔所传达的动荡感是一致的,鼓角之声传播的空间更加广阔了,星河的摇动也具有了一种深邃的情致。这两句诗描绘的意境浑然融合在一起。这句通过声音来写战争,视听结合,上下句对仗,用典故,暗示天人感应,表达出诗人深沉悲壮的情怀。

  通过找喜欢的语句,体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把握诗歌所用的艺术手法,进而拓展到全诗,解决了“怎样写”的问题。

  3、议一议:对读:

  学生分组讨论后在班上展示,教师指导点拨。

  将此诗与《旅夜书怀》对读,分析这两首诗在意境和章法上的不同。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明确:

  《阁夜》和《旅夜抒怀》的意境都很雄阔,细细比较,二者又有不同。《阁夜》的意境悲壮萧瑟,《旅夜抒怀》的意境高朗壮阔。在《阁夜》中,短景、天涯、霜雪、寒宵等意象传达出来的是寒冷萧条的气氛,鼓角、星河传达出来的是征战和动荡的气息,全诗景象宏阔壮观,终究摆脱不了悲凉和萧瑟。《旅夜抒怀》中,细草、微风、危樯、独夜舟描绘出风清气和的春夜,“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描绘出疏朗高远的广阔空间,两组意象形成微弱渺小和宏阔壮观的对比,表现了作者置身于天地之间的渺小和无助,但其中的悲慨之气不如《阁夜》浓重。

  这两首诗在章法上也不同:《阁夜》前三联写景,尾联抒情,即使在写景当中也寄寓了作者丰富的人生感慨。《旅夜抒怀》前两联是旅夜所见,后两联是抒怀,景和情互相对照,互相生发,非常和谐。

  将这两首诗作对比阅读,在对比中认识这两首诗的异同,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四)课堂小结:

  全诗写阁夜无眠的所闻所见所思,从寒宵到五鼓,从时局到先贤,从国家历史到百姓生活再到个人命运,气象雄浑,忧思无穷。全诗最为突出的特点是以声音来写战争,通过鼓角声、野哭声、渔樵的歌声渲染战争的气息,手法含蓄,更加痛切地表现战争带来的灾难,作者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情怀溢于言表。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有良知的作家,他流离失所、生活困顿,却通过自己的笔为民请命,为百姓代言,是时代的最强音。这或许正是杜甫的伟大之处吧!

  小结,由读文到读人,由做事到做人,相信会对学生的做人有所启示。

  (五)作业布置:

  1、背诵默写这首诗。

  2、根据学过的杜甫的诗歌,说一说你心目中的杜甫形象。写一个片段,300字左右。

  诗歌学习背诵默写是最基本的要求。第二题实际是一个小专题,旨在通过梳理所学的杜甫的诗歌,对杜甫有一个完整的印象,读写结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说板书设计:

  阁夜 杜甫

  首联:时光飞逝 客居天涯

  颔联:声音写战争 星河动摇 听觉、 视觉、对仗

  颈联:百姓哭声 渔樵歌声 听觉

  尾联:卧龙跃马 寂寥无奈 用典(原意、用意)

  板书设计突出重点,对理解本文有指导意义。

  六、说教学评价:

  本节教学设计紧扣新课标的精神,践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通过反复吟咏诵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很好地解决了诗歌阅读的三个问题,即“写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明白了这三个问题,就是读懂了这首诗。课堂上学生活动与教师活动同步启动,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参与度高,在积极的讨论中有所收获,比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同时还存在不足之处,如学生讨论的时间有限,没有充分展开,学生的思维打开的力度还不够,这些还有待于灾难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