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有关说课稿6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说课稿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动物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重难点:

  抓住山雀说的话,联系上下文,读懂“我”猜想的根据。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具准备:

  生字卡、挂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有谁见过山雀呢?

  出示挂图:谁来说说山雀的样子?(学生可以各抒己见)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2、学生根据自己喜欢学习生字的方式自学生字。

  3、教师检查学习生字情况。

  三、指导书写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说说课文主要是写什么。

  3、理清作者的观察顺序,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山雀的,并说说作者在不同的地方个观察到了什么?

  (在此教学引导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弄清作者是如何抓住山雀的语言,知道我的猜想)

  4、引导体会:你从山雀的对话中,你感受到什么?(你喜欢山雀吗?为什么?)

  5、指导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五、课外拓展:

  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注意它们的动作和叫声,猜一猜它在想什么,会说些什么,并把自己的猜想写下来。

说课稿 篇2

  说教材:

  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以鸟语为线索,作者通过插叙的方法,回忆了乡村中云雀、麻雀的叫声,记下了作者所见识到的人们为追求鸟语而作的种种努力,用都市中散步时突然听到鸟叫声的感动来表明:人们正在为生态问题而做的不懈的努力。最后爱人的那句:“现在鸟的叫声好像多起来了。”实际上一语双关,既指月亮出来了,鸟儿归林了,也指经过人们的努力都市中的生态环境开始有了好转。整篇文章表明了作者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

说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维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品味文章的语言

二、教学过程

(一)自我介绍 导入新课

  我的家在农村,门前有一个大大的池塘,一到夏天,池塘里开满了莲花,鸭子在莲梗间跳着优美的芭蕾。周围是大片的农田,屋子的四周有我亲手栽下的22课枇杷树,三九时节树上便会挂满白色的粉粉的花,来年的端午前后树上便会挂满果子,那时会有各种各样的鸟儿争吃树上的果子。你们说老师的家乡美不美?

(二)分析课文 比较两种生活

  问题1、 文章中也有两小节是写乡村生活的,请你找出这两小节,大声地朗读这两小节,用这两小节的内容为老师的家乡增彩。

  [明确] 这里主要是文章的第8、9两小节,要注意文章对云雀、麻雀的细节描写。如:“大地上全是仰望的目光。”“许是云雀知道人们在看她”“尽往有粮食的地方钻”。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充分感受到鸟语花香的乡村生活的美好。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找几幅关于鸟的图片,找几支关于鸟的声音的音乐增强学生的这种感受。

  问题2、与老师的家乡相比,作者生存的大都市是怎样的呢?

  [明确]可以引导学生借助一般大都市钢筋、水泥、铁笼子的生存环境来描述作者的家乡。

  [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到作者的家乡有鸟声,理由是和爱人一起散步听到鸟声,那么老师就由此引导学生阅读文章的(2-5)小节体会“新修”、“突然”、“一惊”、“最真切”、“几分感动”、“喜形于色”、“提神、镇痛、疗伤”这些词的表达作用。

  [明确]这些词表明了都市中这几声鸟叫声来之不易。

  问题3 、让学生说说喜欢作者家乡还是喜欢老师的家乡。

  [明确]学生会分为两派,一派倾向于都市生活,因为都市生活现代。一派倾向于乡村生活因为它美丽、它贴近自然。

(三)分析课文 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生活

  问题1、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生活是怎样的?

  [明确]让学生结合本文谈谈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生活是怎样的?

  当然是“繁华大都市中的悠闲乡村生活”

  问题2、人们为追寻“鸟语”作了怎样的努力?

  [明确]1、用艺术的形式来表现

  2、建人工的鸟语林

  3、养宠物鸟

  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人们在其中享受到的乐趣

(四)品味文章的语言

  问题、文章的第五小节说“鸟语具有提神、镇痛、疗伤的作用”,从文中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

  例:置身于鸟语的梦幻中,一切都变得纯粹、优雅、安宁。

(五)结束全课

  这么皎洁的月色,这么美妙的鸟语,让我们也一起来三个步。如果没有鸟语那是多么的冷清,好在“现在鸟的叫声好像多起来了”。让我们都来一起为之而努力吧!

说课稿 篇3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美术第一册的第12课《卡通明星总动员》。我认为这是一节最佳的欣赏课,因为卡通是学生最喜闻乐见的形象。准备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过程这四个方面来加以说明。

一、 教材分析:

  本课收集了中外的卡通形象33个,自由分布在以蓝天草地为背景的空间中。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力求让学生学会认识并欣赏卡通形象,使学生认识到“原来熟悉的卡通形象也是美术作品”。以此来提升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在浓厚兴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中形与色的感受,以及对真、善、美的认识,使学生始终融入到卡通世界的乐趣中,并以此为动力在学习中获得情感体验,从而发展一年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根据新课程标准我对本课制定了以下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卡通动画、讨论卡通形象,使学生初步了解、认识卡通形象的造型特点。

  2、启发学生大胆评述自己喜爱的卡通形象,并鼓励学生以各种形式进行表达。

  教学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了解卡通形象的造型特点,培养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感受到美术的独特价值和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

  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卡通世界的乐趣,并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感受。

二、教学方法:

  在本课欣赏动画短片和大量精美的.图片,都给了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从中获得了良好的审美体验。我还结合了直观教学法、对比教学法等方法,课前让学生走入生活收集物品,对生活中的卡通形象进行欣赏与评述。这就是在生活中体验、在实践中积累,最终通过美术创造来提升生活的境界。虽然有些语言和想法稚嫩,但闪耀着孩子们天真的童趣;折射出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三、学法指导:

  以低年级学生为主体,创造条件让他们参与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因此,学法运用得当学生将会更感兴趣,更主动参与学习。我根据活动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在学法指导时紧紧围绕活动目标,提供丰富的材料,创造适宜的条件,让学会们在认知、情感、语言等各方面得到了长足的提高。

四、教学过程:

  1.听,体验情境。

  在新课开始,我播放了一连串学生喜爱的卡通曲目,有正义机智的《黑猫警长》,可爱顽皮的《葫芦娃》,还有日本经典动画《一休》,传播知识的《海尔兄弟》,悦耳动听的《哪吒》,神奇正义的《小鲤鱼》,这些学生们耳熟能详的主题曲极大地唤起了学生的生活记忆,激发了学生对卡通动画的兴趣还会不由自主地轻轻哼唱。不仅消除了学生在的心理约束,还使学生感到学习是没有任何负担,反而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娱乐,学习就象游戏一样,学与玩是不相矛盾的,是有机结合的,使学生感到上课是那样的轻松愉快。

  2、看,直观感受。

  近年来随着卡通画的兴起和发展,中外涌现出许多优秀卡通作品,通过展示卡通形象,播放一连串学生喜爱的卡通片,吸引学生的视觉、听觉,使他们进入情境,让学生留恋、向往。在欣赏的过程中让他们自己去观察海底世界,直观又生动,欣赏完毕,让学生说说动画片里的主角形象和故事情节,学生争先恐后地各抒己见,将课堂气氛推向第一个高潮。从动画片到课题,从学生的兴趣,到勾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求知欲望,遵循了学生的心理特点,调动了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做到面向全体。

  3、说,各抒己见。

  白雪公主、阿凡提、蓝精灵、玩具总动员、花木兰等经典动画引发了学生无限丰富的联想:

  “我是孙悟空,我会七十二变!”

  “我是小哪吒,我有乾坤圈!”

  “尼莫可真险呀,好在重回大海了!”

  “我要向花木兰学习,她太棒了!太勇敢了!”

  “小鲤鱼真可爱,真机智!”

  你一言我一语,学生们兴高采烈地表达自己对卡通形象的独特感受。从这些富于时代精神、健康有益的卡通形象中,学生可以获得智慧的启迪和美的陶冶。

  4、玩,尽情享受。

  把课前从生活中收集的卡通毛绒玩具带到课堂,小组内学生采用自我交换的方式,可以简单地模拟动画片里的台词,演绎一段真人版的卡通,尽情享受卡通玩具给他们乐趣,极大地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因为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美术学习也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展示作品的挑选紧密联系课题,通俗易懂,使教材内容得到有机补充,并使这一课的教学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5、想,漫无边际。

  想象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达到"思接千载""神通万里"的境域。给空间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可以在以后的生活或在学习中怎样运用这些可爱的卡通形象,比如画一幅作品装饰自己的房间,做一个卡通头饰表演小话剧等等去体验创造和表现的无穷乐趣,充分感受到美术的独特价值和艺术魅力。

  总之,本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的生活世界就是美术创作的源泉”这一理念,紧扣学生生活兴趣的教学活动,真正让学生“心动”。只有植根于生活,走入生活,贴近生活,才能使我们的美术课堂教学永远都生机勃勃,焕发出强劲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