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热门】说课稿7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说课稿 篇1

  我教学的内容是五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倒过来推想第一课时。

  说教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用画图和列表的策略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教学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倒过来推想”是一种应用于特定问题情境下的解题策略。通常情况下,已知某种数量或事物按照明确的方法和步骤发展、变化后的结果,又要追溯它的起始状态,便适合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加以解决。

  根据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我认为这节课的教学要做到以下几点:

  1、使学生学会运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本节课的重点:有序摘录条件再有序倒过来推想

  本节课的难点:让学生体会还原策略的价值,并主动运用还原策略解决相应问题。

  本节课的关键:通过比较让学生理解倒过来推想应从后往前推,要先倒推后发生的事情。

  我认为本节课在教材处理上值得注意和探讨的问题:例2条件的整理以什么形式呈现最有利于学生接受,最有利于学生对解题技巧的掌握。

  说教法:

  本节课我通过课件展示再现具体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通过看一看、想一想、填一填、算一算、说一说,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体现学生自主性和教师引导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掌握“倒过来推想”的策略与摘录条件的策略结合起来解决问题的思路。我认为自主性教学原则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听为主动自学,课堂上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才是我想预期达到的。本节课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力求借助多媒体与传统媒体结合的手段节约时间,突破难点,提高效率。

  说学法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读题默读题的学习能力,教会学生学会通过观察、分析、归纳了解“倒过来推想”的策略,逐步练就“会学’’的本领,注意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结合对教材的改动,说教学过程:

  导入我准备了两个环节:1、说正反话,如雪白(白雪)、我想你(你想我),初步感知正反。2、根据我从南京晓院附小回家的路线,提问:老师怎样从家回到晓院附小呢?通过说回家的路线,使学生体会“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在生活中价值,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教学例1之前,我先对五年级各班的个别学生进行了调查,知道五年级的学生对于这样的题目已经有所了解。那对于有甲、乙两个纬度的倒饮料问题,我是让学生先观察不公平,那怎样才公平呢?体现现在两杯果汁同样多。再让学生想象还原,体会原来两杯果汁各有多少毫升该怎样思考。接着让学生根据刚才的操作、结合书上的流程图填写表格,并说说每一个数据是怎样想的?填完表格,让学生结合表格列式计算,并追问每一步算式表示的意思,之后进行总结。对于书上“在小组里说说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我觉得在这让学生进行策略总结,不太合适,因为例1教学的是一次还原,还不是倒推法的典型范例,我的设想是让学生在有大量的感知基础上再总结策略。所以我对小结的设计是这样的:在完成这道题目时,你先思考或算的是什么?怎样推算原来两杯果汁各有多少毫升?这样的小结能帮助学生再次理顺思考,掌握解决一次还原问题的方法。

  对于例2的教学,我先让学生整理信息,在整理过程中,我发现主要有两种整理,一种是纯粹对已知条件的有序摘录:原来?张→又收集了24张→送给小军30张→还剩52张,另一种是含有加、减符号形式的有思考整理:原来?张→+24张→-30张→52张。我个人认为既然整理了,那就整理到位,纯粹的摘录条件的整理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这样的整理等于把已知条件又抄了一遍,如果遇到像“练一练”这样的题目:小军收集了一些画片,他拿出画片的一半还多1张送给小明,自己还剩25张,小军原来有多少张画片?那用摘录条件的整理会出现错误:画片的一半→多一张,其实是再送一张,不是多一张而是减去一张。如果用有思考的符号形式整理会好一些,整理成:原来?张→÷2→-1张→25张

  除此之外,用含有符号的整理形式更节约时间,更简便。所以我让学生在体会有序整理的基础上,对这两种整理进行比较,优化含有符号形式的整理。整理之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得出要倒回来,这时要提醒学生倒回来也要有序,从后往前倒,先倒推后发生的事情。在学生会整理、会倒回来的基础上,让学生列式计算,并探讨怎样验算。在这里,我把验算提前了,我认为如果两种方法的`答案一样,其实就是相互验算了,那代回原式的验算就是多余。验算之后,让学生想一想有没有别的方法,说说想法。之后总结策略,并让学生说说倒推法是从哪入手,怎样倒、怎样推的?用倒推法解决的问题有什么特点?

说课稿 篇2

  教学目标:

  1、能根据主题图的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2、能学会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

  教学重点: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末尾有“0”的数的乘法计算。

  教 法:引导、探究法

  学 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

  1、计算下面一位小数乘一位小数。

  4.8×0.3 9.6×0.8

  2.6×2.11.3×2.2

  2、请你很快说出下面算式的积是几位小数?

  第一组:2.5×0.3= 2.5×0.33=

  2.5×0.333= 2.51×0.333=

  第二组:7.2×1.4= 0.72×1.4=

  7.2×0.14= 0.72×0.14=

  3、南美赤道地带的三趾蛞蝓是世界上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它在地面上每分大约爬行2.2米,在树上的爬行速度是地面的2.15倍。

  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组内交流订正。

  二、情景导入 呈现目标

  教师谈话引入新课。并出示学习目标。 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三、探究新知

  1、交流自学情况:一条春蚕土吐丝的长约多少千米??

  列出算式:1.2×1.25=

  2、小组展示成果。(展示部分)

  3、交流估算方法。

  4、交流计算方法。如何列竖式,每一个乘法的数位怎样对齐?结合上一课的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小数的关系进行研究。

  5、规范小数乘法竖式写法。

  得出结论: 第一个乘数有两位小数,第二个乘数有一位小数,两个乘数一共有三位小数,积就有三位小数。把积小数末尾的0划去,因为小数末尾去掉0,小数的大变,这样就可以把小数化简。

  组内交流、解疑、个别汇报、老师点拨。

  四、点拨升华

  第一个乘数有两位小数,第二个乘数有一位小数,两个乘数一共有三位小数,积就有三位小数。把积小数末尾的0划去,因为小数末尾去掉0,小数的大变,这样就可以把小数化简。 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五、课堂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