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文化节手抄报内容(3)

时间:2021-08-31

  任何金字塔的几何构造都涉及到两个基本要素,一个是金字塔的高度(顶端距离地面的高度);另一个是金字塔在地面的周长。以埃及的大金字塔为例,它的高度(481.3949英尺)和周长(3023.16英尺)之间的比率,恰好等于一个圆圈的半径和圆周之间的比率,即2π。

  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高度乘以2π(如同我们根据一个圆圈的半径计算它的圆周),我们就能够精确算出金字塔的周长:481.3949×2×3.14=3023.1 6。相反地,如果我们将这座金字塔的周长除以2π,也同样可以算出它的高度。3023.16/2/3.14=481.3949。

  这样精确的数学关联,几乎不可能出于单纯的巧合。因此,我们不得不承认,埃及大金字塔的设计师确实了解π的原理,刻意将它的数值应用到金宇塔的营建上。 就如埃及大金字塔在三度空间上的设计,墨西哥太阳金字塔运用的π原理显然并不是单纯的巧合。这两座金字塔在建构上都表现出π的关联,而大西洋两岸其他金字塔却都没有这个特征。此一事实足以证明:在远古时代,这两个地区的人类已经掌握先进的数学知识,而且他们在营建金字塔时,都抱持某种基本的“共同目标”。

  我们刚才看到,埃及大金字塔使用的高度/周长比率是2π,而这样的一种比率所要求的坡度是非常特殊、很难处理的52度角。太阳金宇塔的高度/周长比率是4π,也同样要求不寻常的坡度(43.5度)来配合,如果不是为了某种神秘的理由,古埃及和墨西哥建筑师何不选择比较简单的45度角,只须将一个直角切成两半就行了。

  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共同目标,使大西洋两岸的建筑师煞费苦心,不惮其烦,将π数值精确地纳入这两座金字塔的建造中呢?金字塔兴建期间,墨西哥和埃及的文明似乎没有任何直接接触,因此我们不得不怀疑,在远古时代,这两个地区曾经从一个共同的根源继承到一些知识观念。埃及大金字塔和墨西哥太阳金字塔所呈现的共同数学观念,可能和“球体”有关,因为这种形体具有三度空间,一如金字塔,而一般的圆只有两度空间。  我们似乎可以这样推论:为了以象征方式将球体表现在三度空间、表面平整的建筑物上,古埃及和墨西哥的建筑师才不惮其烦,把π原理精确地纳入这两座金字塔的设计。此外,这些建筑师的意图似乎不在表现一般的球形,而是呈现一个特殊的球体: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