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清明节习俗的黑板报

时间:2021-08-31

  运城:只能提前不能推后

  清明节又名寒食节,这一天,大多数人都会回归故里和亲人团聚,一起去扫墓祭祖,寄托哀思。

山西省清明节习俗的黑板报

山西省清明节习俗的黑板报

  在运城一带,清明节遵循最古老的习俗首先是上坟时间,只能提前,不能推后,而且最迟必须在清明节当日中午12时以前完成扫墓。具体扫墓时间可分为一次,也可分为两次。一次的就是前面提到的,两次的则一次是在清明节前几天,是各家分头去扫墓;第二次是在清明节当天,一个村里同姓的,各家派出代表,同去墓地祭祀共同的祖先。还有一个讲究就是去扫墓的人只能是男人,女人是不允许去的,女人只能在家做饭等着上坟扫墓的人回来吃。据老一辈人讲,不让女人到坟地据说是不吉利,而女人上坟扫墓时间定为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叫女儿送寒衣。

  运城人清明节扫墓的另一个习惯是用白面蒸大馍,中间夹有核桃、枣儿、豆子,外面盘成龙形,龙身中间扎一个鸡蛋,名为“子福”。要蒸一个很大的总“子福”,象征全家团圆幸福。上坟时,将总“子福”献给祖灵,扫墓完毕后全家分食之。个别地方也有带着糕点、水果或自家蒸的大馍或者是煮的油饼,依次摆开。众人在族长(就是本家辈分最高的人)的带领下,烧纸磕头,祭拜先人,然后用带来的水壶浇洒将余火熄灭,这样做是避免引起火灾。初春时节,天干物燥,极易失火,古人很早就懂得这个道理。仪式完毕,众人就用带来的铁锨修整坟头,除去杂草,堵死鼠洞,找来一些迎春花插在坟头,据说成活了可防止水土流失。迎春花生命力极强,没有根也能成活,来年上坟就是绿绿一片。干完了这些以后,将烧剩下的最后一张白纸用土块压在坟头,表示坟已上过,后继有人。

  所以每年清明节,运城一带农村的田野里,一个个黄土坟头都压着一片白纸,成为一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