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清明节习俗的黑板报(2)

时间:2021-08-31

绛县:塬上塬下两种方式

  全国各地清明节的习俗大都不同,就连晋南小县——绛县各地上坟的风俗都不一样。一个叫二里半的地方把绛县分为塬上、塬下两个部分。垣上讲究女人不上坟,清明节前后,家族的男人们带上男孩,先去祖坟祭祀。等上了祖坟才分开,各自上各家分出来的坟。塬下则是一家不分男女老幼都要去上坟,谁家的人多才显得家族人丁兴旺。祖坟上了以后,按逝去亲人辈份、年龄的大小都要去祭奠一番。但塬上、塬下清明节上坟也有相同的地方,那就是都讲究“早”。老人们都说清明节是阴间的年,就像人间过年时迎新接福一样都要早。谁家的坟上先烧了纸钱、放了鞭炮,阴间的亲人一年里就会顺顺利利、平平安安,而且和“邻居”比起来也有面子。

  农历的七月十五、十月初一上坟,有的时候大人们要哭,尤其是女辈们,对亡人的思念、现实生活中的不如意,都哭诉给逝去的亲人们,拉着长调唱戏那种。小孩子们跪在坟前不知所措,直到大人们哭累了或倾诉完了互相劝说才止住哭。清明节上坟,是不能哭的。因为是阴间的年,阴间的人也讲究高高兴兴过年,没人愿意听到哭声。清明节上坟是最隆重的,大人们提前准备好了五色纸剪的“幡”,用高粱秆穿起来,五颜六色很是漂亮。小孩子们都以能拿着“幡”为荣,有拿不上的就去跟同辈的哥哥姐姐们去抢。“幡”是有讲究的,坟里葬着一个人的坟上,只能插一种颜色的幡,合葬的才能插两色的幡。上坟时先插上幡,点着香,点香也讲究坟里一个人点一根,合葬的才点两根。上完香,摆上祭品,一家大小全都跪到坟前,由家里的长辈烧纸钱、放鞭炮,直到把所有的纸钱烧完才能站起来。剩下的就是小孩子们的事了,拿几个白面馒头在坟头滚,滚上几个来回,也不管馒头上有没有土,掰开一人一块就吃掉了。回的时候,大人们在地里拔几株麦苗别在孩子们的耳朵上,念叨着:“别个麦,活一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