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阅读中最易忽视的四个暗示及举例(3)

时间:2021-08-31

三、意象暗示

  意象,是情感的承载。诗人选定特定的意象,以暗示诗歌的特定思想或情感。然而部分学生在分析诗人情感或思想,或在赏析具体语句时,往往常忽视此暗示。

  【例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思考: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菊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学生答案】诗歌表达出诗人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情感。

  分析:得0分。菊:隐逸、高洁、脱俗。它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获以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其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其清高的气质。诗人此之咏菊,实为托物言志,暗示与寄寓自己的生命追求。

  【参考答案】表达诗人于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例6】阅读思考:诗中首联一雁声起着什么作用?(2分)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学生答案】以雁声的单调勾画出苍茫凄冷的意境。

  分析:得1分。因为这大雁是递书传情的使者,古人常是瞩目大雁而心生对远人的牵挂与思念。在这首怀人诗歌中,可见还有这特定意象引出思念的暗示作用。

  【参考答案】以雁声的单调勾画出苍茫凄冷的意境,引出自己对舍弟的思念。

  启示:诗歌有特定的表达情感与思想的意象,我们复习时,也就要有意归纳柳、月、竹、菊、松、板桥、大雁等意象所承载的情感与思想。

四、题目暗示

  题目往往还有暗示性。如此句情感丰富,请揣摩之,也就暗示此中蕴含的情感肯定不止一种。可我们的学生往往无视暗示而简单揣测。

  【例7】阅读下面这首诗,思考:诗歌最后以景作结,有何作用?(3分)

  从军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学生答案】以景结情,映衬出边愁之缭乱之浓郁。

  分析:得1分。题目提问最后以景作结,有何作用,而这答案就没有回答最后景结所起的作用,因为以景衬情,不是诗句最后才有的。诗中写战士边愁听不尽,诗人在结尾处轻轻宕开一笔,推出一幅月照长城的画面。此不仅为衬情,更是引发读者想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对此,读者也许会生发什么感想,是无限的乡愁,还是立功边塞的雄心和对于现实的忧怨?于是,诗歌也就有了绵长的韵味。

  【参考答案】以景结情,映衬出边愁之缭乱之浓郁。为读者留置广阔的想象空间,使文章更是韵味绵长。

  【例8】阅读杜甫《旅夜书怀》(诗歌见例4),联系全诗,思考:作者在颔联描写星月之状景,目的何在?(3分)

  【学生答案】大笔勾勒,写得真切细腻,创造出一种阔大雄浑但又寂寞空旷的境界。

  分析:得1分。题目暗示,要联系全诗,此学生答案只是浅层分析句中局部的状景的功能,没有联系全诗,体悟景语潜隐的情语,也没有分析此诗句与上下文的关系。诗歌是通过对旅途月夜景色的描写,抒发了诗人漂泊生活孤独凄凉的苦闷心情。也就要思考此颔联的星月之状景是如何为表达主题服务。

  【参考答案】(1)景中见情,反衬诗人的孤独;(2)诗人将此无垠的星空平野之景,与细草孤舟沙鸥之景,形成强烈对比,烘托一个独立于天地之间的飘零形象,衬托出深沉凝重的孤独感。

  启示:复习时,我们要揣摩命题者的命题暗示。比如我们根据命题者的联系(或结合)全文的暗示,可以意识归纳出开头语句、中间语句与结尾语句的在全文中的几种作用,如此就不至留滞于句子意义的局部理解,而能观照全文,领悟句子的意义与在全文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