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阅读中最易忽视的四个暗示及举例(2)

时间:2021-08-31

二、背景暗示

  诗人写作的背景,直接影响着诗人情感的积蓄与导向。然而很多考生在分析诗人的形象或情感时,往往无视命题者提供的背景注解,以致无法准确体味思想或情感。

  【例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思考: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

  【学生答案】表达作者清秋冷落的孤寂之情。

  分析:得1分。文章是在表达清秋冷落的孤寂之情,但仅点至此,还未分析到位,因为作者写柳树,实则写自己的心境,是托物言情的手法。注释有道: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可知,注释暗示了寂寥之源:抱负难全,命运坎坷。

  【参考答案】表达作者壮志难酬、命途多舛的伤感心情。

  【例4】阅读下首诗,作者最后以沙鸥作喻,表达什么情感?(3分)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765年正月,杜甫辞去严武幕府职务,生活失去依靠。五月,杜甫率家人离开成都,乘舟东下,途经渝州、忠州时,写下这首诗。

  【学生答案】表达摆脱官场世俗的羁绊后的自由独立的喜悦之情。

  分析:得0分。这是无视其背景(生活失去依靠)与诗歌风格(沉郁)而想当然作出的答案。此句诗中前两句也就表达自己的不平与悲愤:我的名气,难道是因为文章著称?年老体弱,想必我为官也该罢休。以苍茫的天地间的沙鸥比喻自己的漂泊,如何可见喜悦之情?

  【参考答案】表达了自己漂泊无依的那种凄凉寂寞之情。

  启示:复习时,我们要有关注背景、关注注解的意识,要从注解与背景中体味命题者的提醒和暗示,如此才能深入体味诗歌的情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