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陌生化文学理论的视角探析艾米莉狄金森的自然诗歌论文(2)

时间:2021-08-31

  二.“陌生化”的语言

  狄金森一生的大部分時间都生活在马萨诸塞州阿默斯特小镇,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隐居生活, 因此很少受到世俗规范的约束。在诗歌创作上,她具有非凡的语言驾驭能力,运用新颖细腻、“陌生化”的语言来表达她丰富的思想和感情,这些“陌生化”的语言带给读者的惊喜和震撼绝不逊色于她那充满奇思妙想的诗歌内容和思想。狄金森创作诗歌不是为了发表,也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的欣赏,而是记录她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思考,因此,这些诗歌流露出诗人对大自然的态度。

  “一个细长的家伙在草丛”是狄金森描写大自然动物的经典诗歌。诗人在整首诗中没有用一个蛇字,但是通过运用这些“陌生化”的语言,如“细长的家伙”,“它的出现是突然的”,“草丛像用梳子分开了”,“在脚下合拢”,“箭杆”, “鞭绳”,“在阳光下散开”,“它皱起身子爬走”等等都在告诉读者这个“细长的家伙”是谁。通过运用这些常见的事物来重新引导读者塑造心目中“陌生化”蛇的形象,从而让蛇爬行的特点在读者大脑中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这正是诗人运用“陌生化”的语言想要达到的效果。其次,诗人还运用了一些以“嘶”音结尾的词汇,如grass,rides, is, notice,closes等,让读者在朗诵诗歌时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蛇在草地上蜿蜒爬行的嘶嘶声。诗人认为动物和人类是平等的,都是大自然的孩子,人们应该善待动物。而对于蛇,诗人却无法表现出友好,她在诗的结尾中这样写道“但每逢遇到这个家伙,无论是有伴,还是独自一人,我总是立刻呼吸发紧,骨头冷到零度”。由此可见,诗人既欣赏大自然又敬畏大自然的真实感受。

  三.“陌生化”的意象

  在狄金森去世20多年以后,美国意象派诗歌才开始慢慢发展起来。然而,意象派的代表人物庞德将才华横溢的狄金森奉为意象主义的先驱,其原因就在于狄金森运用了意象主义的创作方法,在诗歌中大量使用奇特、别致的意象来表达她的情感和思想。隐居遁世的生活经历使狄金森对自然、宗教、死亡等形成了独特的视角。她所观察到的世界往往以一种特立独行、与众不同的形式映入她的眼帘,成为她思考的对象。这在她诗歌意象的选择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她选择的意象完成不同于其他诗人,即使是常见的大自然,在狄金森的诗歌中也总能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在狄金森有关大自然诗歌中,她常常使用奇特的意象,表达自己独到的世界观。而且,她所选择的意象似乎也都受到自己遁世思想的影响,给人一种遗世独立的感觉。它们不是华滋华斯诗歌中翩翩起舞的水仙花,也不是雪莱笔下能够席卷一切的西风,它们只是一只嗡嗡叫的苍蝇或蜜蜂,一只胆小的老鼠或蜘蛛,一条草丛里蜿蜒爬行的蛇,它们卑微弱小,却同样拥有自己的人生和故事,是大自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于是,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就出现了,人们先是对这些意象感到“陌生”,接着在心中产生共鸣或感动,最后在脑海中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

  在狄金森的诗歌《我告诉你太阳怎样升起》中,诗人运用生动、奇特的意象描写了异常壮观的日出和日落的自然景象,充满了感动和欣喜。日出在生活中极其常见,以至于很多人都对它的美丽视而不见,然而,诗人却被这壮丽的大自然景象所感动。诗人通过运用丰富多彩的意象,如“缎带”,“紫水晶”,“松鼠”, “紫色阶梯”,“黄衣孩童”,“神父”,“栅门”等等,让读者对迷人的日出和日落充满了无限的遐想。太阳刚刚升起时发出的彩色霞光像一条条奇异变化的缎带,慢慢地,五彩的霞光沐浴着整个山村,教堂的尖顶高耸云端,仿佛在透明的紫水晶里游泳。诗人将刚刚升起的太阳比喻成“松鼠的奔跑”,“食米鸟的歌唱”,这给迷人的日出增加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然后,诗人略过一天的时光开始描写日落的景象,日落时太阳沿着一道紫色的阶梯缓缓下降,如同黄衣孩童攀爬台阶而下, 最后越过远方的地平线, 在一位穿着灰袍神父的带领下,进入到另一个世界中。诗人精心选择了这些新颖、奇特、“陌生化”的意象描绘了日出日落的瑰丽景象,给读者带来清新和美丽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