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风景优美散文(2)

时间:2021-08-31

  【禅就是地上的那个包】

  朋友出了关于“禅”的新书,希望我能为这本书写篇短文。不好推脱,就相约吃宵夜,边吃边聊。

  朋友找的是九眼桥头一家火锅店,店不大,堂客也不多,零星几桌。入店去,朋友已先到,还来不及和朋友打招呼,就先找店老板问充电的插座在哪儿,因手机没电,快关机了。老板抬手往墙上指了指。我顺手望去,墙上的电源插座比人还高。我踮起脚,也够不着插座。朋友说算了算了,先来烫火锅吧。

  手机没电,总让我心有旁骛,不仅要等儿子的长途电话,单位的同事朋友的约会也怕有误。

  于是再细细侦看墙壁上的插座,目测插座与地面的高度,估算完成充电对邻桌客人的影响。因为墙壁上的插座正好位于我们这桌和邻桌之间,如果我要找个垫脚的凳子站上去充电,凳子就要放在两桌之间,凳子和站在凳上的我无疑占用的是两桌之间的公用空间。邻桌客人是一男一女,男的是个老外,正面对我们;女的背对着我,从背影和头发来看,估计是华人。那老外一直在注意着我,不论是我目测墙壁的时候,还是在打量他们的时候。

  这是家“土灶老火锅”,宽宽的长板凳,正好可以帮助我达到目标。于是我将自己座下的长板凳移过去,靠近墙,站在板凳上,将手机的充电器插进墙壁上的插座里,手机显示正在充电。可因为接线太短,插座太高,我只能让手机悬空吊在墙上充电,全凭插座与插孔间脆弱光滑的摩擦滞涩阻力,来支撑摇摇欲坠的手机。由于担心手机随时会掉下来,我的心也一直跟着在那儿吊着。

  邻桌的男女一直在注视着我的一举一动,尤其是那老外,在我靠近他们的时候,他似乎还用目光示意女士注意她板凳上的包。女士的包就放在她坐的凳子上。公共场所,为了安全,这是有经验的女士通常的做法。她的凳子和我的凳子处于平行状态,两个凳子的一头都靠近充电的墙。女士的包很奢侈,那包我认得,买那样的一个包,人民币需要以万计算。女士侧身看了看包,并把手放在了包的上面。邻居的举动,让我心有不爽。小人之举,我不再理会他们,继续和朋友边吃边聊,也不再去领会那悬吊吊充电的手机。

  过了一会儿,我禁不住又用余光去扫我的手机,同时顺便扫了一下凳子上的包,和护包的那双手。此时我发现,包已不在凳子上了。难道邻居真的担心包的安全,担心邻桌的我们,把原来随意放在凳子上的包重新换地方保护起来了?好奇心使我搜寻起女士的包来。原来包并没有放到男士那边去,而是被放在了地上,并且正好放在我那悬空着的手机垂直下来的位置。

  那么奢华的一个包,怎么会放在地上呢?这地儿可是一个并不太平的街边火锅店,地上沾满了油渍和灰尘。

  难道是担心我的手机掉下来,难道那老外的目光不是在示意凳子上的包的安全,而是担心我手机的安全,难道……

  我将这一连串的疑问告诉朋友,朋友惊讶地看看地上的包,看看悬在空中的手机,再看看隔壁两位邻居,先是肯定地断言是,说绝无其他可能,可很快又显得不确认,有些迷惑与怀疑。店老板过来为邻居服务的时候,女士侧身和老板说话,她说的是中文,中文说得吞吞吐吐,半生不熟。从他们的交谈中得知,女士是香港人,出生在香港,长在美国,这是她和男友第一次来成都。由于语言沟通不太方便,直到他们从座位上起身,去买单,又折回,向我们歉然的一个示意,然后从地上拧起那个包离去。直到他们出门后,店老板收入钱,拿着一块沙发上的软垫,走过来,轻轻放在那个包的位置,告诉我们,这是那个老外买单时反复叮嘱他的。我们才完全明白一切。

  我有些汗颜,为自己刚才小人式的猜忌。也没郑重地为地上的那个包向他们说声谢谢。我心里很明白,他们对身边的事,看到了,就去做了,目的不是要得到回报,哪怕是一声“谢谢”。

  可随着时间的过去,我却常常想起那个夜晚,想起那个让心灵温暖的火锅店,想着什么是禅。我想,禅其实很简单,就是每人内心深处的那一份善意;禅就在身边,正如火锅店地上的那个包。

  【生命中那些微弱的声音】

  有一些声音,在我们的生命中,有些微弱,然而就是那些微弱的声音,不经意间,如春风打脸,如露落睡莲,唤醒我们尘蒙的良知,滴润我们甘冽的心灵,提示我们匆忙的脚步,慢些,再慢些。

  今年春节期间,因大雾郑州机场飞机不能起飞,引来乘客与民航工作人员的矛盾,最后激化到吵闹,打架,砸玻璃,碎门窗,引起社会一片哗然。

  此事是非曲直,不必评判。只是郑州机场的这件事,使我想起发生在身边两件类似的事。

  去年夏天,北京遇上了多年不遇的暴雨。暴雨最大的那天,我就在北京机场。当时我们已登机,因暴雨飞机延时,不能按时起飞。机舱外是电闪雷鸣,倾盆大雨,机舱里的人,最初还能忍耐,可是满满的一舱人,随着起飞时间的一拖再拖,最后到了大家无法忍耐的地步。

  闷热的机舱里,乘客先是坐着发发牢骚,后来是站起来向空姐要拖延时间的解释,向乘警要飞机不能起飞的说法。原来小小的骚动,变成双方据理力争,得理不饶人,甚至指手画脚、瞪眼挥拳。眼看这种争辩吵闹,瞬间将演变成一场类似郑州机场的打砸场面。

  就在这时,一个声音出现了,平息了整个机舱。

  这个声音不是大吼一声,也不是舱外的晴天霹雳。

  这个声音很小,小得有些微弱。

  就是这个微弱的声音平息了骚动、争吵,平息了人们心头正在升起的责难、怨恨,平息了一场本不该发生的“战争”。

  这声音是一位大嫂发出的,这位大嫂就坐在我的后排,这位大嫂是整个机舱吵闹中少数安静的乘客之一。

  “下那么大的雨,响那么大的雷,飞机飞起来,我们上天了,还不如就坐在这里安全呢。”

  就这么一句话,简单,平实。关键是细细一想,飞机因暴雨耽误起飞,我们不能按时回家,这跟空姐、乘警是没有直接关系的。为什么我们只想到回家心切,而使我们眼睛出现迷障,看不见事件的本质和真相呢?

  就这么一句话,像一颗石子掉在池塘,声音不大,但它动起的涟漪,递次扩展,在机舱里,在人们的耳边,再到人的心灵,照样起到了树动山摇的作用。

  另一件类似的事,发生在中俄边境的黑龙江东宁口岸。

  东宁口岸是一个小口岸,中俄两国间隔着一条河,这条河叫绥芬河。来来往往的车辆,要通过绥芬河上的桥过关。那天我们乘坐的是一辆搭载40多人的大巴,在过关时,足足等了几个小时。尤其是当我们的车开上中俄两国间的桥时,在几十米长的桥上也等了两个小时。而在我们焦急等待过关中,车上几位乘客要求下车“方便”,可带车的导游小姐解释说,两国间的车一旦上了桥,是不能开车门的,尤其是人不能下车,如果要下车,俄方警察是可以举枪的。尽管导游说,这种事曾经发生过,但几位乘客还是坚决要求开门下车去“方便”,并向导游小姐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比如:过关为什么这么难,安检为什么这么慢,俄罗斯办事效率为什么那么低,导游一时难以回答,他们也并非要得到回答,无非是用这种看似“君子动嘴不动手”的软软的办法,强行地堵住导游的嘴,胁迫导游下车为他们的“方便”去向俄方警察求情作解释。就在导游无可奈何地一边打开车门,一边说“那我就冒着生命危险去试试……”,几位俄方警察迅速举起了枪。就在这时,一位乘客站了起来,这位站起来的乘客离车门很近,他用手挡住了车门,挡住了导游,他不让带车的导游下车,他说:“姑娘,你这个年龄,是我女儿的年龄,车上的叔叔阿姨都是你爸爸妈妈辈,他们家孩子就是你这么大年纪呢。”

  又是一句朴素的实在话!

  我不知道车上其他人怎么想,但当我听到这句话时,心里一阵阵发热,一阵阵发酸,一阵阵发麻。一群为了顺利过关,为了自己去“方便”的成年人,何以对自己孩子般年纪的导游小姐如此这般。海关安检的快慢,俄罗斯警察在国境线上的严格执勤,哪里是一个中国导游小姐能改变的?

  真感谢同车的那位乘客,真感谢他那句朴素的实在话,有了他那句话,不仅平息了车上当时的责怪、怨气,也使我们后来的整个行程,增添了许多温暖与和谐。

  上面两件事,都是事态发展到最关键、最危险时刻,由于有人站出来,发出了他们该发出的声音,使事态改变了病态的发展趋势,而沿着正确的方向行进。

  他们的声音并不大,语言并不惊奇,更不是豪言壮语,也不似哲理般深刻,甚至声音还有些微弱,微弱到完全可以被淹没在抱怨声中,但就是这微弱的声音,在最关键的时候,总给人以四两拨千斤的力量,总能醍醐灌顶般唤醒人们柔软的天性,让人们不至于为了私欲,屏蔽了双眼,屏蔽了智慧,屏蔽了事态真相,不至于使社会价值标准、道德规范丢失、沦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