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圩集的焊粑粑散文(2)

时间:2021-08-31

  做焊粑粑的关键一步是制面皮。制面皮俗称“打氽面”,打氽面原先都是我娘亲自做的,娘现在年纪大了,体力跟不上,就让姐姐们做了。娘这也是在传承手艺,放手让姐姐们学会做“打氽面”,就是让孩子们以后也能吃上焊粑粑。我娘拿出早就准备好的籼米面粉,先架起柴火烧一大锅沸腾的开水,放入盐。然后坐在灶台下,一边适度地添加柴火,一边指导姐姐们制作“打氽面”。

  大姐端着一脸盆的籼米面粉凑在锅台前,拿水舀挖起面粉向锅内沸水中投放,三姐手快,用锅铲跟着大姐放进锅中的面粉后搅动。打氽时面粉不能放得太快,快了面粉结成团子,也不能放得太慢,慢了先放入锅中的面粉煮得太熟吸干了水分,后面的就放不进去了。四姐在一旁的桌子上拌馅料,娘在灶膛下掌据火候。面粉要达到六成熟,火大了锅底焦糊,火小了面粉烫不熟。

  做馅的原料是在另一口大锅中也抄六成熟,然后放好油盐酱醋,葱蒜姜辣,再根据口味拌成青菜豆腐馅、梅干菜肉馅、白米虾淀粉馅。此时,堂屋里的猜酒划拳声渐渐被娘和姐姐们的唠叨声淹没,厨房里热气腾腾,不断添加到灶膛里的柴禾,燃烧起炽烈的火焰,火焰散发出的温度,炽热得厨房里温暖如春。孩子们都喜欢厨房里暖融融的温度,热热闹闹的气氛,挤在狭小的厨房里凑热闹。“打氽面”制好后,就可以揉面皮、包馅、做焊粑粑了。

  焊粑粑外形如包子,比包子稍大。包子的面皮很薄,完全靠酵母膨大,而焊粑粑不需发酵,皮自然就要做得厚一些。皮厚也易成形,所以姐姐们和妯娌们都能伸手做,娘就不用动手了,坐在灶膛下,陪她们唠叨。孩子们学着大人的样子从揉好的大块面皮中扣下一团,放在手心中间,将两只手掌伸得笔直,掌心对着掌心,将面团夹在两只掌心之间做同心圆旋转,转几下,面团就成了一个光溜溜的圆球,再用两只手的掌心合力将圆球压扁,压得圆圆扁扁,再将四周卷起来,放入馅,严严密密地包裹好,就是一个焊粑粑了。  真要做起来,还是大人的手快,一会儿就做好了几十个。孩子们根本没有耐心,做三五个粑粑,还要留下记号,生怕别人占了自己的功劳。白白胖胖的焊粑粑做好后先整整齐齐地排在筛子里,然后端到灶台上,在锅底加入香油后,将焊粑粑依次放进锅中,盖上锅盖。娘重新燃起灶膛里的火焰,正式开始“焊”粑粑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要焊得焦而不糊,只能用小火慢焊,一不小心就焊糊了,这是最后一道关,娘一定要自己把握。娘往灶膛里缓缓地添加柴火,锅内渐渐发出“滋滋”的声音。

  傍晚时分,醉酒的姑爷们正感到满肚子酒精烧心窝时,娘给他们端上来一大碗焊粑粑,他们一边喝茶醒酒,一边将焊粑粑当晚餐吃。焊粑粑馅料密封在面皮中自然熟透,原汁原味的汤汁渗入面皮,底部焦黄,入口喷香。孩子们各端着一碗焊粑粑走到屋外,踩着我家老屋外面厚厚的枯枝落叶,似在寻找他们童年留下的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