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的戏散文(3)

时间:2021-08-31

  民间艺人的思维是敏捷的,也是俏皮活泼的,人人都有说唱才能。他们外出演出,若遇到顾主招待不周,自然会在台上以临时编排的对白方式来个现场诉说一番,弄些极为夸张和幽默的说词或是搞笑动作,来表达对顾主的不满,以致弄得看客们哈哈开怀大笑,弄得顾主面带难色。

  只是,对于看戏,小时候里的自己是没有任何艺术欣赏能力和鉴别能力的,为的只是凑个热闹,看个稀奇,也应了那句对看戏,只懂“一个进一个出,满场锣鼓打个通”的形象比喻,自然是不懂什么剧情、人物和故事的渲染变化与文化审美了,充其量也不过是感觉这戏里的人很神秘、夸张,很好笑而已。

  “文革”后,戏的曲目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乡村戏班演出的剧目多数被“样板戏”取而代之。虽然这种戏已没有了那种原汁原味的民间艺术特色,但戏的演出同样还是诱人,剧情所表达的内容也是振奋人心的,它依然具有魅力。因为这“样板戏”,同样是乡村人唯一的精神文化食粮来源,而且还让人欣赏到了一种与自己家乡戏风格不一样的戏,让人眼界大开,吸引人也是自然。

  岁月如梭,当时代的车轮把我们带入到一个全新的时代时。现代科学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伴随着电影、电视、互联网的到来,一种全新的文化娱乐方式开启了。从此,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视野广角也就更为广阔和丰富多彩,但乡村的戏也消失了,它被岁月的时尚潮流淹没了。只是,那些遥远的记忆却仍留在脑海里,依然的清晰。那种“哐嚓哐嚓……”的鼓乐声还是那样好听,显然,乡村的戏代表着一种乡音、乡亲、乡韵,是现代文化娱乐无法复制和制造的。

  只是,戏曲已终,人已散尽,月色如水,乡村已再无戏台,已寂无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