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的戏散文(2)

时间:2021-08-31

  当夜色拥着田野进入寂静,当一弯冷月挥洒在乡村的大地,“哐嚓、哐嚓……”的鼓乐之声便会划破这夜的宁静,小小的汽灯会把整个的戏台照得通明。随着舞台上一个个浓妆艳抹,奇装异服的人物粉墨登场,那戏台就变得活跃起来,台上一个个手舞足蹈,台下一个个如痴如醉,喧闹与喝彩之声连绵不绝于耳。这就是乡村的戏了。

  印记里,只要听说邻近的村里有戏演出,方圆十多里地的人都会赶去看。一个“戏”字,几乎把人的魂都勾跑了,人们往往会立即盼着夜幕赶快降临,甚至于丢下家务活赶去。小小的祠堂里(或是露天戏台),只见黑压压的挤满着人,人头赞动,水泄不通。戏台下,前面是请来戏的村上人,他们在自家带来的凳子上坐着,而那些人挤人站在后面、爬在树上、踮起脚尖,伸长着脖子看戏的,就都是些外村赶来的人了。那架式和场面,当真汇集着一种空前的人气,形成了一种近乎现在追“星”的狂热场景。

  戏班通常是简单的,就十来号人,以小生、小旦为舞台人物,或生、旦、丑三人表演,又称为“三脚班”。正所谓是小小戏班“一套锣鼓两把琴,草帽挡扇各短裙。”别看这戏班小,他们就是挑着这点家当,跋山涉水,走村串乡,活跃在乡土民间。自然,戏班那些幽默的爱情剧演出,是乡村人最为喜欢和叫好的,也最为容易点燃那些怀春青年男女的爱情欲火。男女之事,风月情浓,以至这样的戏能达到“女人看了三脚班,不把房门关”、“男人看了三脚班,不把扁担担”的效应。而这种看似粗糙的精神食粮也同样愉悦着乡村人追求幸福快乐,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丰富了他们匮乏的精神文化生活。

  戏班里的艺人多数是本地土生土长的农民,但也有一些有才华的乡间“知识分子”的加入。这些“知识分子”,他们多数喝过点墨水,是一些有固定工作单位,吃着国家皇粮的戏曲爱好者。若有必要,他们可自编自创一些小节目娱乐于众。如乡村人家的嫁娶婚庆,老人的寿宴,请了他们去,就得临时现编现创,以满足顾主的需求,尽到表达贺意,活跃气氛,达到那种渲染热闹喜庆和祝福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