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颖别致的春节的散文(2)

时间:2021-08-31

  山东人的习俗,出嫁的姑娘只能在正月初二回家和父母团聚,所以我和妻子结婚后,由于当时的长途客车很少,每年都是正月初二这天匆匆忙忙的吃完饭,背着女儿或者去岗上坐长途客运车,或者是从山路翻一座山去岳父家。在岳父家过年时非常热闹的,因为妻子姐妹四个,还有两个弟弟,大姨姐家三个孩子,大姨妹家一个孩子,我们家两个孩子,大小舅子家一个孩子,大人孩子凑在一起将近二十口人,也幸亏岳父家住的是自己家的私房,有三个寝室,孩子们可以尽情的疯闹。再说,大连襟是穆棱矿职工食堂的厨师,每年在岳父家过年,都是大连襟上灶,煎炒烹炸的能摆弄出十六个或者十八个上档次的菜肴。那时候副食品还不是那么丰富,平常很少吃到的菜肴,都摆到了桌子上,闻着那诱人的香味,别说孩子们,就是我们这些已经当了父母的大人也觉得馋诞欲滴。岳父家的南北屋,各放了一张桌子,妻子和两个小姨子带着孩子们在南屋里,岳父岳母跟我们三个连襟加上大姨姐还有两个小舅子在北屋。后来,最小的小姨子也结婚了,我们连襟四个,我跟大连襟喝果酒,三连襟和小连襟却非常能喝白酒,再加上两个小舅子,每人都是八九俩的酒量。酒桌上,一家人其乐融融的边喝酒边聊着各自单位的趣事,社会的变迁。喝完酒吃完饭,她们姐妹几个收拾桌子刷盘子刷碗,我们几个连襟坐到一起玩五毛钱的扑克,那是我们一年中仅有的两次能凑在一起玩的时候。

  父母和岳父母相继逝世后,十几年来,我们再也没有去双方父母家过年时的那种欢乐了,每年的除夕,只有二女儿微微陪伴着我们夫妻度过除夕之夜。虽然初一几个妹妹会带着孩子来给我们拜年,但是毕竟没有父母在的时候的那种心情,而且去年的九月,二妹妹又英年早逝,我现在又远在昆明,大妹妹和小妹妹今年过年一定会冷清了许多。腊月二十三那天大妹妹一家跟我们一家人上视频时,尽管姑嫂俩聊得很高兴,但是大妹妹几次提出盼着我们回去过年,说这话的时候充满了伤感,我们的心里也涌起了思乡之情。

  腊月二十五,妻子和两个女儿把房间彻底清扫擦拭了一遍,虽然女儿现在的住宅是新居,但是毕竟是过年了,清清爽爽过新年,是中国人的习惯。腊月二十六,妻子跟女儿去超市把所有过年的物品,全都买了回来。因为女儿跟外孙女喜欢吃哈尔滨红肠,头几天二女儿就从哈尔滨网购了几袋哈尔滨红肠。今天我和老伴又起了个大早,去早市购买节日期间做菜用的各种蔬菜,可以说第一次在昆明过春节最大的好处就是,昆明的早市上各类蔬菜不仅比家乡的市场上的蔬菜品种齐全,而且基本上都是刚采摘下来的,绝对是最新鲜的蔬菜,并且都不是塑料大棚里的产品。即使是普通的白菜,在这里也都是从地里刚砍下来的,而且品种很多。在早市上老伴认真的挑选着卖了排骨和一块猪前槽,韭菜和西葫芦还有黄瓜和白菜,最让人感到新奇的还是这里的芹菜,竟然会有三个品种,普通的在家乡经常吃的那种芹菜,还有一种矮壮的芹菜杆又宽又厚的,一种白杆的芹菜被称为白芹菜,有几次我和老伴想买点白芹菜包饺子,就怕白芹菜有怪味,就没敢尝试,这次老伴下了决心要尝尝白芹菜的味道,买了三斤。

  除夕的上午,我在女儿居住的小区附近的商业饮食街溜达了一圈,却发现很多商家的门脸上都没有贴春联,整个商业饮食街只有两家饭店的门脸上贴了春联,这种现象让我很困惑,因为中国人春节期间特别注重春联和门神,尤其是北方人,春节时除了身有重孝的子女家三年内不能贴春联放鞭炮,所有家庭的门脸上要贴春联贴门神的,商家更注重这些风俗,即使春节期间停业,门脸上也一定要贴上春联的。回来的时候发现女儿家的那层楼,六户人家,只有女儿家贴了春联,其他五家都没有贴春联,可见云南人对一些传统习俗并不如北方人那样重视。

  除夕的白天,整个昆明城静悄悄的,街路上已经没有川流不息的车流了,只是偶尔有几辆车驶过。下午五点多钟老伴跟女儿操持出一桌丰盛的'家宴,一家六口人围坐在餐桌周围,其乐融融的举杯恭祝新年快乐。其实过年就是过孩子,小外孙女宝宝很乖的给姥姥姥爷和小姨拜年,听着宝宝那稚嫩的奶声奶气的说着姥爷过年好,我的心里真的是甜甜的,急忙把早已经准备好的红包拿出来,宝宝接过红包,又奶声奶气地说“谢谢老爷”,我的眼睛不由得湿润了。因为这是大女儿结婚十几年来,我们一家人第一次聚在一起共度春节,那种亲情在一家人之间流动着。

  除夕的夜晚,天还未完全黑下来,外面附近各个小区里的鞭炮声绵延不绝的爆响着,春节联欢晚会精彩的节目,不时地被外面的鞭炮声打断。天渐渐的黑下来的时候,站在女儿家三十三层楼上俯视着下面璀璨的灯火,那可真是站得高看得远,各小区间被划出的允许燃放烟花爆竹的地段上,火树银花般的烟花,从一簇簇楼群间腾飞起来,虽然飞得很高,却仍然在我们的眼底下绽开,千树万树万紫千红,实在是太美丽了。

  十点多钟老伴开始张罗包年夜的饺子,大女儿和老伴包饺子,我负责擀饺子皮,小外孙女宝宝也跑过来跟着忙活,聪明的宝宝一面抢着往面板上摆饺子,一面看姥姥怎么包饺子,后来竟然拿起一个饺子皮,学着姥姥的样子,把饺子馅放到饺子皮上,把饺子皮的两个边对折起来,用小手指把对折到一起的两个边捏合起来。喝,别说,这小家伙还真把饺子包上了,还挺像摸象样的。听了姥姥和我的夸奖,宝宝高兴的举着自己包的饺子给她妈妈爸爸看,得到妈妈爸爸的赞许,宝宝更来劲了,一连包了十几个饺子,而且越包越像样。按照我们家乡的风俗,除夕守岁的饺子里要包上钱,女儿从以前的钢镚里挑出六个一分的钱,用酒和水洗干净了,包在了饺子里,可惜的是吃除夕的年夜饺子时,竟然谁也没有吃到钱。

  除夕过去了,年也就过去了。其实,按我们家乡的风俗,大年初一是要出去给亲朋好友和邻居拜年的,因为初到昆明,女儿也是刚搬到新居,所以,谁也没有去拜年,只是带着宝宝到公园玩了一会儿,我的心里还真有点惆怅。  按照老风俗,初二是结了婚的女儿回门看望父母的的日子。岳父母去世后,每年的大年初二,我们都是去大姨姐家。今年在远隔千山万水的昆明,只能是在网上和电话里互相祝愿了。

  按照我们河北人的老规矩,要等过了正月初五,包了破五的饺子,这个年才算过完了,元宵节虽然也在正月里,但是,那是另外一个独立的既叫元宵节又叫灯节的节日。

【新颖别致的春节的散文】相关文章:

1.关于春的散文:春

2.春的散文

3.新颖别致的家族团拜会散文

4.春韵的散文

5.春语散文

6.南国的春散文

7.种春散文

8.春恋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