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写作的时光散文(2)

时间:2021-08-31

  三

  想念童年夏天的夜晚。蛙鸣的河边,大人坐着马扎摇着蒲扇乘凉,我们在木板床和凉席上躺着,听老人讲各种鬼狐故事。那时,不知道这些故事大都来自蒲松龄先生的《聊斋志异》,只是令我着迷。常常想我要是狐仙,是做婴宁还是小倩?是纠缠还是放弃一个喜欢的男子?里面的爱情,总是烟花一样的美,让我恐惧和渴望。甚至宁愿相信这些离奇的故事过去和现在一定真实的存在于人世间。

  知道《聊斋志异》后,对故乡有了另一种探寻和情感。我住的乡镇,是屈原来齐下榻过的齐国国宾馆——梧台;小城外西南方有齐威王与田忌赛马、景公与晏子论和同之地——遄台;小城西有世界最早的官办学府和社科院——稷下学宫遗址;大城东门外有无盐女钟离春进谏齐宣王、孟子见齐宣王论“与民同乐”的雪宫台……参观过东周殉马坑、稷下学宫、古车博物馆、姜太公祠等,慢慢在懵懂中积淀着肃穆的情感。作为齐文化发祥地的故乡——“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一”的齐国故都临淄,距今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期间,姜太公、齐桓公、齐威王、管仲、孙武、晏婴等名君贤相、英帅良将,不仅创建了“临淄之中七万户……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者;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如雨,家敦而富,志高而扬”的海内外闻名的东方名都,也创建了一部雄壮曲折的齐国史。孔子曾在齐地闻韶,为之“三月而不知肉味”;荀子在稷下学宫“三为祭酒,最为老师”;孟子居齐,长达约20年之久……

  故乡的历史让我读懂了什么叫变迁,让我懂得了沧桑与沉默。当我在北京学习时,才知道“故乡”只有在离开后才越来越清晰,它的一切其实都埋在你的身体中流淌,无声无息。

  每次上班走过稷下路、晏婴路、遄台路时,我总会告诉自己,脚下的土地有多么神秘和古老,对于故乡的归属感是一种渗透到血液中的深情,不必言说的所有,仿佛一把泥土,一缕风一般,凝重又柔情。如我在诗集《黑白键》的扉页上写下的那首诗:我的身体里住着两个月亮,一个是爱人,一个是故乡。

  四

  阅读文学类书籍大约在十岁,一本《鲁迅文集》被我翻了好久,但里面有一小半的文章却让我看不懂。浅阅读一直继续,阅读更多的是被其中的故事情节吸引,成为一种愉悦的享受。

  梦想与现实常常如身体的两极。毕业后在齐鲁石化公司当了一名工人,“作家梦”随着遥远的童年时光而远去。上班、读书、结婚,安静的生活中我总能找到一片自由的绿地呼吸。记得订婚时,爱人想要一套书作为定情物。去书店逛了一圈,选了《飘》、《呼啸山庄》、《红与黑》、《简爱》等精装本的世界名著,让老板进了一整套近五十本,花掉我两个月工资,搬回了厚厚的几箱书。其欣喜之情超过购买时装和首饰。作为俩人共同的爱好,在婚后的时光里,一有空闲就各自捧本书看,而我的手提包里也总喜欢装上本书。读书已成为每天的一种生活习惯,一直保持至今。

  翻开一本书,如你在寂静中推开一扇陌生的窗,看到的风景只有你自己能体会。因为这套世界名著的滋养,让我的内心世界越来越开阔,越来越富足。经典的力量,就是一次次让你流连其中,忘记存在,随着书中的人物起伏,看到灵魂的游走,沉浸,共鸣,抚慰,飞翔。让生命多出了斑斓的色彩,懂得了用自己的灵魂去靠近另一个灵魂,让自己的内心与另一个人的内心在凝视中对话。它在召唤,唤醒你从未抵达的领地,随着它轻歌曼舞的飞扬,内心变得湿润、丰盈,你的身体似乎伸出了更多的触觉,捕捉书中的一切及另一个自己。鲁迅、昆德拉、卡夫卡、马尔克斯、帕乌斯托夫斯基、尼采……一岁年龄一岁心,每个年龄段我都有偏爱的作家和书。读书畅游的时光,与在田野中奔跑、发呆,沐浴阳光的心境如此相似,你会有更多的清澈映照自己,洗涤心灵,反观时代、人性和跌宕起伏的命运,懂得了慈悲、智慧、宽容、平等和珍惜。

  感谢阅读的最初,与一整套世界名著相遇。感谢文学大师给予我精神世界的营养,让我领略到别样的风景,去认识世界与思考人生,慢慢在文字中成长。

  记得当初是大姐鼓励我,将我写的东西投给《淄博晚报》、《淄博日报》发表,后来得到编辑张云、苗露、李光贞等老师的抬爱,开始了业余的写作生涯。记得那时,一年在本市的报纸发表四十篇文章,不断地写稿发稿让我有了坚持写下去的动力。后来,在一次征文颁奖典礼上结识了齐鲁石化公司文联主席周蓬桦,在刊物《新潮》起步,开始写一些文学类稿件,并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散文集《一支笔的寂寞》。

  先是散文,后来开始写小说、诗歌、新闻,还尝试着完成了第一部二十万字的长篇小说。不管哪一种题材的写作,对我都是一种快乐,业余写作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投稿的范围变大,《中国石化报》、《青海湖》也成了我的主要发稿阵地。感谢写字路上一直陪我走来的师长,朱丽娜、姜高毅、单超、宋洁等老师给予的厚爱与支持。我是一个羞涩的作者,稿子投出去之后,除了忐忑的等待之外,根本不好意思打电话给编辑老师。虽然也遭遇杳无音讯的等待,但也总有那么多的温暖为我守候。一些作品开始在《山东文学》、《诗刊》、《诗选刊》《星星诗刊》、《人民文学》等一些国内文学期刊杂志发表,并收录到一些年度选本。

  五

  如果喜欢,这件事对自己来说,就是快乐,写作也是如此。作为一个业余作者,我几乎把工作之外的时间都用在读书和写字上。先后出版了散文集《一支笔的寂寞》,诗集《陌上桑》、《黑白键》等,还创作完成了长篇小说和中短篇小说集《昨夜》等几部书稿。在写作道路上,我只是一个真诚的写作者,在和风细雨的一侧。尽管写了十几年也没什么成绩,但我依然快乐前行。因为我深知作为一个写作者,最终靠的是作品说话,除了好好去写,别无选择。

  2006年参加了山东省首届青年作家高研班,2012年参加了鲁迅文学院第17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感谢我所在的中国石化作协对我的培养,给了我这样的学习机会,对我的写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让我浸泡于纯文学的清泉,遇到了许多写作路上的同行者。特别是在鲁迅文学院学习的四个月里,我第一次认识到“自由”带来的芬芳。学习的时光,诗意、纯粹,犹如世外桃源,让人感觉每一次的呼吸,都沾着文学的清香。在鲁院,所听、所讲、所看、所做的,基本都与文学艺术有关。它营造的氛围,更接近于人性本真的一面,带来了身心最大的自由。时光一下子变得绵长而温润,如泥土一样,呈现着质朴、纯粹的一面。我带着一颗自由的心去学习、体验、交流与生活,收获了艺术文化迷人的章节,使境界的提升在每一天都潜移默化的前行。  每一堂课,基本都是精神文化的盛宴。学识渊博的学者、教授,真诚地分享他们多年的思想智慧结晶,让我们从中汲取到太多的营养,感受到一种人格的魅力,甚至得以不同程度的改变。各类的联欢会、诗歌朗诵会、篮球比赛、作品研讨、沙龙等,让我看到了同学个性、才华横溢的一面。鲁院的每一位老师,都用行动诠释着温和、责任、真诚、关爱,传递着一种优秀的做人品质。那时想,如果我们中国的校园也能达到这样的境界该多好!798艺术中心、故宫、天坛、雍和宫等,音乐会、戏剧、话剧、舞剧、电影……浸染于一场又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滋养着心灵,激发了创作的灵感。我写下了《写在鲁院的100首诗》,用诗歌来记录鲁院时光。结业典礼上,做了题为《离心最近的生活,白银般的四个月》的发言。而鲁十七成为我们一生的鲁十七,彼此照亮、温暖、鼓励。

  2014年7月加入中国作协,39岁的我感觉自己是一个在文学写作之路上刚刚起步的作者。回望过去的成长,时光中全是爱的印记。感恩所有帮助、鼓励过我的师长朋友,感恩一些曾追随了十几年的读者的厚爱,没有你们的关爱,或许我难以一路坚持并执着写作。在我迷茫、困惑,怀疑自己时,是你们的爱给了我写下去的热情和力量。读者十几页的信、寄来的礼物、不时的关怀和评论,这些都成为心底的暖流。

  “一切都是为了爱。”“所有的心理问题都源于没有爱。”如今我涉猎心理、婚姻等领域,想用我的文字去唤醒更多的爱,让更多的人从纠结、痛苦中走出来,去感受生命的美好。让生活多一份静美安然,爱上自己,爱上这个活着的世界。

【爱上写作的时光散文】相关文章:

1.爱上听海风的时光600字作文

2.爱上散文

3.爱上红尘爱上你散文

4.留恋的时光-随笔写作

5.呓语,时光,我的时光散文

6.时光散文:远去的时光

7.爱上漂泊散文

8.爱上过去的自己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