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代同堂的散文(2)

时间:2021-08-31

  装修、蚂蚁式的搬家,是最辛苦的事了。我每天上上下下新房7楼十多次,而且上楼不是空手上,都是要拿着东西的,光是搬书籍,就搬了半个月。我咬着咀唇上楼,嘴唇上留下的是牙咬的血印……

  2006年的12月,好不容易搬到新房子安顿了下来,2007年的中秋节,姥姥摔了一跤,摔得右腿股骨颈粉碎性骨折,瘫在了床上。生活起居,包括大小便基本上都靠我把她老人家抱起、放下,大小便是抱到恭椅上,下面接个盆……我像儿子一样,日日夜夜,给她倒屎倒尿,伺奉着风烛残年的老人。那抱起姥姥时,腰部的剧痛我是必须承受的,我要用行动来报答姥姥30多年来为我们做出的付出。幸亏有妻子的四妹妹(同父异母之妹)白天主动来帮我照顾姥姥,为她擦洗身子、倒屎倒尿、清洗拉脏了的床单、被子。帮了我的大忙。因此我一直称她为“伟大的四姨”。到了晚上,主要靠妻子帮我照顾姥姥了。

  姥姥的老年痴呆症越来越严重了,每天不停地喊我陪着她,白天喊、晚上也喊。尤其是晚上,我刚刚躺下,她悲悲切切地把我喊起来。我急忙来到她的床前,问她有什么事情?她回答说,就是想我陪着她。整整三个月,我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第二天,我还要照常送俩孙子上幼儿园,买菜、回家、爬7楼、打扫卫生,伺候老人……下午5时,又下楼到幼儿园把俩孙子接回家。

  人,的确需要有吃苦耐劳的韧性,那腰部的剧痛,只有我知道,是谁也帮不了我的。

  (二)姥姥仙逝

  姥姥的头发很好,快90岁的人了,头发还很茂密,灰黑色,她的牙不好,有些向外包,70岁时,我带她到口腔医院将几个残牙拔了,换了满口的白瓷假牙,反而觉得年轻了10多岁。她那略显长形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所以人缘极好,我们单位,从领导到一般职工都亲切地喊她“姥姥!”

  姥姥祖籍河北巨鹿张王町乡、南花窝村,据说她的祖父是清代武举人,能骑骏马、拉硬弓,百步穿杨。她从小就下地干活,纺花织布,还带着一个侄儿睡觉,非常能干。

  她比我岳父大一岁,对我岳父很好,是贤妻良母型女人。我岳父于1939年参加八路军,他们结婚后,聚少离多,先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叫小哥,两岁上,罹患鹅口疮,夭折了。1945年才生下我的妻子,取名叫灵芬。抗日战争中,岳父成天在外作战,很少回家。家中全靠姥姥下地干活,纺花织布;还要做军鞋、做干粮,支援八路军。接下来是解放战争,姥姥又送岳父随刘邓大军南下,打到了襄樊,参加了著名的襄樊战役。

  在襄樊,岳父遇到了与他志同道合的战友——继岳母,于是就回到河北向姥姥坦陈了想和她离婚的想法,姥姥很平静地与岳父办理了离婚手续。岳父劝她改嫁,她坚决不同意,表示离婚不离家,照顾老公公,抚养女儿。还嘱咐岳父:

  “今后有难,河北还有你的家,不做你女人,做你姐好了。”是年,姥姥才29岁,女儿才4岁。姥姥说到做到,终身未改嫁。

  姥姥把女儿养到10岁,而且一直在小学上学。为了女儿的教育,这时岳父和继岳母决定把女儿接到襄樊读书。三年困难时期,继岳母生下来第六个孩子——是个女儿,他们太忙了,无法照顾小女儿,先是送到农村寄养,才两岁的小女儿瘦弱得皮包骨,快要饿死了。姥姥听说了,很心疼,让岳父派人把小女儿送回巨鹿吉家屯村,她来抚养。姥姥待小女儿如己出,给她吃白面馍馍,而自己啃窝窝头,让她一直读书,就这样把小女儿一直抚养到12岁,也就是我们回襄樊结婚的1972年,由我妻子接回襄樊上学。她听说襄樊的孩子们缺冬衣、少棉鞋,她就用自己织的布,做了一批批棉衣和棉鞋寄到襄樊。

  文革动乱期间,岳父被打成走资派,被造反派追打,东躲西藏。又身患高血压,没办法,只好回巨鹿吉家屯村。又是姥姥接纳了他,像姐姐一样照顾他,每天给她煎药、治病……这是多么博大的胸怀!

  襄樊的继岳母深受感动,待我妻子如己出,给她穿新衣服,供她上大学,而且是自费的,每月给我妻子寄20元钱,因为文革,妻子推迟了一年分配。6年下来,就是就是1500元左右。那时他们全家的家产,加起来也不值1500元。

  姥姥是极其聪明的,自从1973年跟着我们生活以后,他很快适应了城市的生活。爱干净,讲卫生,勤洗头、洗澡;还学会了炒菜——原先她只会熬菜,就是一锅煮;后来还学会了使用液化气,学会了使用家用电器。她从不参和我们年轻人的事,使得我们家庭一直很和睦。人人都羡慕我们家有一位好老人。

  2008年元月25日,一场特大的暴风雪席卷了全国,襄樊地区也未能幸免。这天的上午,我冒着大雪,把俩孙子送到了幼儿园,然后照常买了菜,还给姥姥买了她喜欢吃的油条。回到家,我给她做了西红柿鸡蛋汤,放在姥姥房间的桌子上,把油条用微波炉加热了,也放在她的桌子上。然后,把她抱到桌前的椅子上,她把油条撕成一截截,泡在汤里,美美地吃了个精光。然后,我又把姥姥抱上床。

  过了一会儿,姥姥想洗头,我喊来四姨妹帮忙。让姥姥平躺在床上,头伸到床外,我用手托着姥姥的脖子,四姨妹则端来一大盆热水,放在独凳上,给她洗头。洗完头,我再让她坐起来,我用电吹风将她的头发吹干。再把他放平躺下,盖上被子。

  姥姥洗过了头,很舒服,睡了一大觉。醒了,她似乎很精神,咳了两声,清了清嗓子,突然高声唱起古老的河北民歌来。她先唱的是“四季花儿开”,什么“春季里来油菜花儿开…,夏季里来芝麻花儿开…,秋季里来黄菊花儿开…,冬季里来红梅花儿开…。”接下来,她用这曲调,唱起了自己编的歌子:

  小哥,小哥,娘的心。

  两岁走了好苦命。

  不知地下可饥渴?

  不知地下可寒冷?

  为娘思念小模样。

  为娘思念吉家屯。

  小哥,小哥,娘的心。

  两岁走了好苦命。

  哪个当爹不疼女?

  哪个当娘不疼儿?

  为娘想你六十五载,

  你在地下可知情?

  歌声哀婉、凄凉,催人泪下。接下来,他换了一个欢快一些的民歌曲调,她又唱了一首自编的歌:  养儿不在多,

  有一个就好。

  养女不在多,

  有一个就好。

  好儿再多,

  不如有个好儿媳,

  好女再多,

  不如有个好女婿。

  这首歌,姥姥反复唱了几遍,然后就睡着了。然而,她的歌声仍然在房间、在客厅回荡,使得我不禁热泪盈眶。我知道,他是唱给我听的,是对我的评价。

  晚饭姥姥没有吃,我们看他她睡得很熟,就没有叫醒她。我们以为,给她洗了头,她舒服了,所以睡得很香。

  晚上,万籁具寂,只听见暖气管出口排气的吱吱声。透过窗户,我看见北风肆掠,暴雪倾泻,街灯昏暗,汽车和行人绝迹。家里因为有暖气,暖烘烘的。由于连日的劳累,我和妻子和衣倒在床上,就昏昏沉沉地睡着了。

  一觉醒来,已是早上了。我们急急忙忙起床,把俩小孙子送到幼儿园,顺便买了菜,还给姥姥买了两根油条,就急急忙忙回到家中。我们还庆幸姥姥没有醒。我就去她房间,妻子端来一盆热水,准备给她洗脸。我喊姥姥,可是她不答应。

  “不好!”

  说着我就去摸她的手腕的脉搏,已经摸不到脉搏的跳动了。我们立即给在医院上班的儿媳打电话,让她马上回家。儿媳急匆匆回到家,检查了姥姥的颈动脉和呼吸,说:

  “姥姥可能不行了!”

  儿媳急忙给医院心内科一位专家打电话,专家很快就赶来了,经过仔细地检查,专家摇了摇头说:

  “老人家已经走了。你们节哀吧!”

  我这才想到姥姥昨天唱歌是回光返照。

  2008年元月26日——第二天就是姥姥89岁寿诞,我们敬爱的姥姥永远离开了我们!她的神态很安详,是一觉睡过去的。

  “养儿防老”这句话,我在这时才有切身的体会。姥姥的后事,全靠儿子、儿媳一手料理。儿子带着他的同事、以及亲戚朋友,冒着暴雪严寒,在殡仪馆给姥姥守灵两天两夜。

  继岳母闻讯,让她在襄樊的所有子女都到殡仪馆代表她祭拜姥姥,并说:“娘,不只是你们大姐的娘,也是你们的娘,你们要永远记住她对你们、对这个家、对国家作出的贡献!”

  由于全国性暴风雪,民航、铁路停运,高速公路封闭,我们决定,暂不把姥姥去世的噩耗告知上海的女儿、女婿。

  三天后,在殡仪馆为姥姥举行了简短的告别仪式,姥姥一手带大的小姨妹夫妇也来了,小姨妹哭得像个泪人儿。我双膝跪下,匍匐在地,泣不成声地说:

  “姥姥我对不起您!我没有照顾好您!”

  儿子扶我起来,剧烈的腰痛,令我颤抖,怎么也起不来。是儿子一把把我抱了起来的。

  春节过后,我在古隆中附近的归山陵园,给姥姥买了一块汉白玉砌成的墓地,把姥姥的骨灰盒安放在了那里,入土为安了。

  每逢清明,以及春节前夕,我们全家都要去给姥姥扫墓和祭拜。

  默默无闻为我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作出贡献的伟大的女性,伟大的母亲,伟大的姥姥——李凤琴,您可以在这山清水秀、风光旖旎的汉水之滨安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