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建的日子散文(3)

时间:2021-08-31

  在工地,除过雨天的影响,工地的进度天天都有进展。教学楼的模样也逐渐显露出来,这也给人有一种成就感,也让人开心。偶尔不开心也是有所难免。记得在浇筑教学楼一层楼面混凝土的时候,我发现堆放在底层的几袋水泥有些受潮,就提醒给搅拌机里投料的人,要注意一下。像受潮的水泥就挑拣出来先不要用,后面再做处理。因为楼面这样的结构部分,一定要用合格的材料。负责往料斗里投放水泥的是一位憨厚的小伙子,身体好,有气力,也不怕脏,水泥的灰尘粘满了衣服,他也不在乎,跟着搅拌机的节奏,不停忙碌着。他可能认为水泥都是好东西,不用了浪费可惜。受点潮气应该没有问题,于是把一袋受潮的水泥袋打开,直接投进了料斗。料斗里的水泥有一些是结块的样子。我看见后一时生气了,因为我已经提醒过他们。我批评了这个小伙子。说他为自己的娃娃盖楼都不操心。他也有些蒙,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我的声音有些大,满场的人都停下来,看着我。我说这点受潮的水泥可以降级使用,比如铺路面的时候用一点,砌筑临时设施时用一点都没有问题。但不能用在楼的主体结构上。工地里的技术人员,包括那些大工都是明白这些道理的,但像这样的小工,他未必知道这些道理。

  我说明了原因,让他把料斗里的水泥铲出来,重新放一袋好水泥。他照着我的话做了。我随后就离开了工地。我不想让工地的气氛显得沉闷。我想让他们知道应该怎么做就好。离开工地后,我在反问自己,为何自己刚才那样生气?其实自己平常也是一个不爱生气的人。刚才的生气,除了用职业习惯来解释外,我还真找不出我要生气的第二个原因。但愿我刚才的生气能得到他们的理解。我看着路边满地的庄稼,叶子翠绿而挺拔,我的心情又恢复了平静。

  学校的建设进度总体上还算顺利,只是到了七月份,当进度节点到了关键时期,山区的雨季来了,遇到了麻烦。雨天一连下了半个多月,工地彻底停工。这还不算,上游的山洪冲了下来,冲毁了当地的砂石场,工地用的石子、砂子都成了问题。要是不想办法,到时肯定不能按期竣工。那几个晚上,我躺在床上思考着解决问题的办法。给领导汇报情况,让延长工期,虽然也是办法,但这是一个显示自己没用的办法。经过几个晚上的思索,我逐渐有了些思路。我找到了这个学区的刘校长。刘校长本身肩负着本乡一所学校的校长职位,同时还监管着本乡的其它几所小学的教学工作。在我援建的小学项目上,刘校长也受县教育局的委派,作为项目的建设方代表,也常来工地查看工程进展情况。他也是我在援建期间,在工作上和我接触最多的建设方人员。

  我把刘校长请到了高主任家二楼的客厅,谈了我对项目进展的顾虑和解决问题的想法。对于实际的问题的解决,我认为不能等,不能靠天吃饭。工地一旦开工,就需要砂子和石子。这是主体结构施工不可缺少的施工材料。本地的砂石场已经冲毁,等他们恢复好再供应,显然是等不急的。那怎么办?只有到别处去拉。但在山区,直线距离看似不远的地方,走公路却要绕很远的路。这也会增加施工方的施工成本。原先他们预算的时候,都是考虑就地取材,没有想到今年的雨,在他们的节骨眼上,却断了他们的砂石供应。从后续施工内容上看,也有潜力可挖。我认为要提前准备门窗的制作,对后续的其他材料都要提前准备。不能按常规思路,干到什么程度再准备用什么东西。在劳动力上也要考虑增加一些。建筑行业是个劳动密集型行业。只要有人,总能在工地给他们找到活干。增加劳动力也可以提高效率,促进进度。但这一切都最终需要施工方来落实。作为援建方,我对施工方提出这些要求,从工作程序上讲,也是不顺的。援建方和施工方是没有合同协议的,也不存在直接的工程款支付。我必须通过建设方给施工方提这些要求,并且要得到落实。刘校长其实是完全可以找施工方的项目经理谈这个事情。但为了更为稳妥,我和刘校长沟通好,决定通过雷局长给施工方说这些事。雷局长听过我的想法后,完全支持。他也不想让工程拖期。这项工程,从我的专业角度讲,虽然是建一所新学校,但实际的建筑面积并不多。加之山区学校的功能不像城市里的学校功能那么复杂,例如有复杂的给排水系统,有视频多媒体系统,采暖系统等。因而,从专业上讲并不是很难,这也就凸显出这项工程在政治上的意义。同时,通过我找刘校长、雷局长,谈这些事情,也表明我在工期上,还是坚持原来定的时间。我知道,事情还没有到真正无路可走的地步。洪水毕竟没有冲毁工地。

  施工单位是成县的一家建筑企业,也有实力。这个援建项目建好,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他们的名望。投资150万元的项目,对他们来说也不算是大工程。但他们把自己的企业经营势必也要和政治挂上钩。因为懂政治是中国环境下的一种素养。当雷局长给他们要求赶工期,且要落实好那些我提出的一些具体事情时,项目经理完全答应,并说这是为了自己当地的孩子,作为当地企业,他们应该做好的,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些话讲的、显示出项目经理也很有政治觉悟。天晴以后,工地的泥水还未晾干,从成县相邻的徽县拉来的砂石,已经把工地堆成小山。项目经理没有食言,说到做到。

  雨季造成的问题一一解决后,工地的进展就顺利多了。主体工程已经完成,剩下的就是粉刷和安装工程。工种随着工程的进展而不停的更换。一所新学校的面目就在工种的不断变化当中逐渐展现在当地人的面前。时常有从新学校旁边经过的去地里劳动的村里人,都要停下脚步看一看,夸赞着这是当地盖的最好的学校,也盖的快。后期的工作就更好做了:砌筑围墙,平整校园场地,修建花坛,建垃圾池,植树,铺就校园里的小路。同时,借此建新学校机会,我让施工方给学校添置了一些教学用品及设施,我都给予了签字认可,放在工程费用里,不用学校掏钱。新学校的武校长很是高兴和感谢。

  新学校到了11月份,终于全部竣工完成。从5月份开工算起,刚好半年时间。在11月中的一天,村里定好了日子,把老学校往新学校进行了搬迁。搬迁的那一天,村里又热闹起来。村里的大人们都是自愿的拉着车子,帮着学校的老师们把课桌,教学用具,老师们的物品,一趟又一趟地从老学校转移到新学校,并安置好。连接新老学校之间的村间小路上,人流车流不息,大孩子们也在其中帮着拿东西,小孩子们则是高兴地跟在后面跑。  学校搬迁完成之后,接着就是新学校竣工典礼的安排。也就在搬完的几天之后,我单位及所属行业的相关领导来了,相应的陇南市相关领导来了,成县政府相关领导来了,媒体也来了。来的更多是当地的村民。在山区,他们中有些人可能还没有看到过这样大的领导。一溜小车停靠在村口的大路边。按照既定程序,领导们依次讲话。我作为援建方现场代表,也被邀请坐在主席台上。此时,我看着台下可爱的学生们,和那些纯朴的村民,回想着半年来的日子,也颇有些感慨。

  我知道我将要离开他们的日子也到了。眼前已经熟悉的这一切,又将离我而去。今后,我还会什么时间再来到这里,这里毕竟留下了我一段岁月。在竣工典礼上,在领导们讲完话后,我在征求主持人的同意下,我拿着话筒对乡亲们,对学校的老师们也讲了几句简短的话,感谢他们半年来对我在生活上的照顾和工作上支持。这也算是我对他们的告别仪式。

  当天上午竣工仪式完后,领导们都走了,我自己暂时留了下来。晚上,我在村里的饭馆里要了一桌饭,请来了刘校长、武校长、高主任、村里的王书记,还有其他几位村民,一起吃饭,算是我的答谢宴和告别宴。他们都认为不妥,不让我掏钱请他们吃饭。我让他们把我当做兄弟和朋友,在我即将要和大家分别的时候,我请大家吃顿饭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是他们帮助我在这里完成了我一生当中这件意义极不寻常的工作,我必须感谢他们。

  我按照自己的想法完成了和他们的告别。我把他们都已经装在心中,成为我心中一种不可磨灭的印记。第二天,我带着我来时的行李,搭车驶向了回家的路。

  当我坐在长途车上,看着身边熟悉的大山一点点远离,想起这半年来援建的日子,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一件件遇到的事情,随着旋转的车轮,不断在我的脑海里闪过……

  再见了,这连绵的大山;再见了那美丽的学校;再见了,那些可爱的孩子;再见了,那些朴实的乡亲和老师。一段平凡的经历,却由此成为了我今生一段难忘的记忆。

  三后记

  转眼间,快五年时间过去了,我自从那次离开成县后,竟然再没有回去过。当初我离开的时候,我还计划着,过一段时间,我还要过去看看。毕竟那里已经给我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可是,人虽然说是生活的主人,是时间的主人,但实际上,人往往被生活和时间“绑架”。家里的事情,单位的工作,早已把自己固定成一个几乎不变的模式,也很难让自己去实现自己的一些想法。

  我从成县回来一年后,单位派人还去过成县的那所援建学校,进行了支教和援助活动,但我未能去成。当时单位正在进行一个大的基建项目,我是项目组成员之一,不能离开工地。工会去的同事回来后,给我带回了那边的消息,说那边的刘校长他们还问我的情况。问我怎么没有跟他们一块去。

  我当初从成县回来时,都有成县那边他们的电话。回到西安不久,有一次我自己不小心把手机丢失了,也就丢失了和他们的一切联系。所以,那份想法和印象就一直储存在心里。

  每当提到成县,就会想起那段难忘的日子。不过,我认为我还是会有机会去成县的。至少,我会带着我的孩子,让他去看看我当年在他五岁的时候,我离开他和他的妈妈,去那里工作的地方。我还会拜望当初常和我在一起的乡亲和老师。

  时间是永不停止的,所以也过得快。同样,社会也发展的快。这五年来,国家也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变化。那么,大山里的成县,也会发生着新的变化。成县大寨村的高主任他们,学校的刘老师他们,也应该过得比我在的时候更好。新学校的第一届一年级小学生,现在也该上五年级了,不知道他们是否还能记得我。不过,对孩子们来讲,这显然是个无所谓的问题。我已经离开他们五年了。对我来讲,这些就是我的回忆。让我继续祝福他们吧,等我下次有机会再见到他们时,依旧是那纯朴阳光的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