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风散文(2)

时间:2021-08-31

  就是这样,父母在艰辛中拉扯着子女。日子虽穷,但却是很坚强的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地走着。

  我有时候在想,那个年代,我们全家和万众百姓家庭一样,虽然没有丰厚的物质生活,但是全家人的精神世界是丰富的。在某种意义上讲,那个年代的人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不是在苟且地活着,而是在坚贞地生活着。

  正是父母这代人无私的奉献,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如今他们都已近暮年,我们做子女的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好好地孝敬他们。同时,更要传承他们的优良品质,让我辈和我们的下一代懂得真正的人生,学会真实地活着。

  随着我的年龄增长,我也看到了父母的不易。我学会的第一件家务活就是刷碗。那还是上小学一年级,母亲就很认真地对我讲,我现在已经上学了,是大孩子了,要学会干点力所能及家务。于是,母亲就手把手地教我刷碗。我那时虽然还对干家务之事有些懵懂,但心里决然是想替父母分担的。于是也会以极大的热情去学习刷碗的技巧。

  母亲都会给我兑好水温刚好的半盆水,放上一点碱粉(那个年代还没有洗洁精,碱粉在北方人生活中除了蒸馒头时中和面粉发酵后的酸口,最大的用处就是用做刷碗时的除油剂),用一块小白纹布在水中擦洗杯碗盏碟,有些干透在上面的饭渍还要用指甲轻轻地刮擦,这样才算洗好第一遍碗。随后要再兑好半盆清水,把刷过一遍的碗再冲洗干净,然后将盘碗反扣在碗橱桌面上一块厚厚的白毛巾上控干水分,再分门别类整齐地摆到碗橱里面。这样,刷碗的工作才算做好。

  弟弟小我三岁,三年后,他也上了学,我依旧刷着碗。但是父母也适时地给弟弟安排了一件家务,那就是吃完饭后,让弟弟负责扫地。于是,我俩便分工明确的干着各自的工作。

  记得那时年幼的弟弟,还尚有一些顽疲,加之上面还有我这个当哥哥的可以替他“抵挡”一下。有时叫他扫地,他也会不太情愿,但在父母的严责下,他逃脱不掉自己的职责,依旧要拿起笤帚扫地。

  心态不对了,工作就不认真,弟弟扫地也时常会丢三落四地扫不干净,但是父母都会耐心地给他做示范,交给他怎样拿笤帚,扫地应保持什么样的姿势,要先扫四周,然后将地面的灰尘杂物慢慢堆砌到中央,再用簸箕收起。

  母亲有时边示范,边说:“扫地扫旮旯,擦桌要擦角”(山东话的“角”念做jia )。并解释道,扫地要从桌子底下,墙角旮旯等不显眼处扫起,并要挪动一下凳子椅子扫一下,这样扫出来的地才干净。擦桌子不能只擦表面,角角落落,桌腿桌边都要擦干净,这样才算是擦好了桌子。朴实的俗话,包含了很多实用的道理,也是我们从小就记得的家训。

  于是,在干家务方面,跟父母学会了很多技巧。譬如,母亲是一位老糕点师,自小在我们当地一家百年字号糕点铺学徒。那时候,母亲的师父们要求徒弟很严。在母亲学徒之初时,老师根本不让徒弟上案子接触面,而是在地上给一块黄泥团,学着拿捏各种花样。只有这样反反复复练成了熟手,师父看着满意了,才能首肯弟子上面案和面。并且要求在每次和面前都要洗干净手,检查指甲是不是长了。指甲一旦长的有点长,马上命令先去剪指甲。母亲自那时就养成了一个好习惯,一旦动面做面食,就先剪指甲,足见那个年代老字号不仅有看家绝活,更有诚信有加的职业素养。这家老字号有了这些良好的内功,才练就了店铺真正的诚信。此店也在1956年10月8日,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专题摄制了该店的专题纪录影片 在全国各地上映。影片中所拍摄的当家老糕点师傅石镇轩,就是当年要求母亲仔细做活的老师。

  母亲这种良好的职业素养也在生活中影响着我们,自小母亲就十分注重我们兄弟的个人卫生,一旦衣服脏了,头发长了,指甲该剪了,母亲都会及时给我们操持。并约定好父亲无论工作再忙,也要至少每周带我们去浴池洗一次澡。由此,我们兄弟自小也养成了爱整洁的好作风,特别注重个人卫生的保持。这不能不说是母亲自小培养我们养成的好习惯。

  我学会的另一个重要家务就是担水。那时我们虽然居于城市,但是自来水并不是安装到户,都要去自来水公司的定点供水点去买水吃。于是那个年代,家家都会有一副扁担,两只水桶。一分钱可以买两担水,这两担水如若节约点,也足够一家人一天的吃用。但要天天去担,不然水缸就要见底。

  我上四年级时,当时也算是个大孩子了,就必然要担承更多的家务。其中之一,就是每天放学后,担着两只水桶去担水。刚开始,人小个矮,父母就让我先挑半担,于是我去放水点让放水的大娘给两只水桶各装半桶。即使这样,刚开始也会压得肩膀生疼,担着半担水还摇摇摆摆,走走停停。有时候肩膀疼了,就把两只手都局促到肩膀附近,向上用力托着扁担,以期能减轻肩膀的压力。

  邻居比我大些的小伙伴都已经能挑一担水了,看到我如此形象,便笑话我担着半担水的样子,从远处看,摇摇晃晃一路走来,像“一架被打下来的小飞机”,迈的是小碎步,走得是“之”字路,半桶水还晃得直往外溅水花,狼狈像可想而知。

  但是邻居的大人们都会给我很多鼓励,直夸我长大了,可以替父母挑水了。父母也会说,他们小时候也是被这样“靠”出来的,时间长了就会适应。

  放水点离家不算很远,在我们胡同尽头,大概二、三百米的样子。那时每天放学,都会先去拿起担子挑水。时间长了,肩膀也真的慢慢地被“靠”了出来,承重能力陡升,于是我也开始能挑一整担水了。那时,当看到减了一半的工作量,由原来的四趟变成了两趟就可以把水缸灌满时,成就感油然而生。

  这一担水,我一挑就是十几年,直到1992年我家拆迁,住进了楼房,才结束了我的挑水生涯。也是从那时起,我的肩膀可以抵御百十斤的重量,以致参加工作后在做仓库保管员的时候,可以和装卸工一样,扛起一百斤重的麻袋轻松前行。这些能力,无不是小时候在父母的要求下一点一点从家务活中锻炼出来的。

  除此之外,我在父母的影响下学会了好多男孩子能干的生活技能。炒菜做饭,包水饺擀面条,洗衣服熨衣服,缝袜子钉扣子,粉刷房屋,挑水担担都能拾起来干。并在结婚后独立生活,参加工作后的为人处世中受益匪浅。  现在想来,那个年代我们在父母的带动下,不曾有过任何的娇生惯养,吃穿用度也不会有半点的挑肥拣瘦。一切都是按照父母教育那样“吃饭穿衣亮家当”,没有攀比过,也没有想过高门不劳而获。从小就被父母教育地知晓“勤劳朴素”的道理。

  正是在父母的带动下,我们兄弟两个整个成长过程中虽然也遇到过很多坎坷,甚或有过失败,但依旧没有放弃对上进人生的努力。现在都从事着不错的职业,弟弟更是一口气拿下了上海财大企业管理的硕士学位,取得了高于父亲的学历。如今在一家上市企业做销售副总。我现在已经是考取了高级职称,在咨询培训业内取得了一点小小的成绩,今年被山东省中小企业局聘为咨询委员会企业大论坛专家。

  我本无意炫耀我们兄弟这点小小成绩的取得,我只是觉得这些除了我们个人始终追求梦想的不懈努力外,无不与我的朴实家风有密切关系。父母自小教会我们兄弟生活技能的同时,也教会了我们刚正做人、勤恳做事的道理。并且从小就教育我们不要当懦夫,面对困难要咬紧牙关挺过去,他们这样说的同时,也时时处处示范给我们看。我们也从父母日常的简朴、积极的生活态度中汲取了无限的精神营养,不然绝不会有今天的我们。

  突然有灵感写这篇文章时,脑际里像是在播放一部老电影,过去年月的一幕幕影像如蒙太奇般地展现出来。夜色阑珊时,伏案电脑前,静心回眸过去我们和父母生活的一切,感觉好珍贵,好珍贵,更感觉想说的话太多太多。真的想对我的父母说:“这辈子做您的儿女没有做够,下辈子您还是我的爹娘!”

  我的笔触虽然是在写我的家风,但我的心却是在默默赞颂普天之下的善良父母们。正是他们这代人特殊的人生阅历,才造就我们这代人不同人生观念。普天之下,还有哪所学校,还有哪有那位师长会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人中的方方面面耐得心烦地口手相传我们这些课程。

  我们习惯说,做儿女的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其实仔细想来,为人父母者养儿不易育儿更难。他们的人生轨迹本身就是一本深邃的百科全书,就是一本鲜活的人生辞典,可是我们做儿女还能再翻多久?

  所以,我写我的家风,其实就是在写中国老百姓共有的家风,我们父母身上那种“热爱生活,勤俭度日,律己宽仁,敬老爱幼,无私奉献,家国共爱”的诸多优良传统更应在我们这代人手中薪火传承下去。

  因此,牢记父母的诸多教诲,不背典忘祖,不混沌人生,修行好自我,教育好后代,才是我们每个家庭应该具备的最重要的家风。而家风的传承不仅仅在于会说,更在于会做。大道理谁都能随口讲出好多,但踏实地善为自己的每一份言行,才是真正的传承。正如先哲林则徐所撰家训“不孝父母,敬神无益;兄弟不和,交友无益”所言那样,孝爹娘,睦兄弟,疼子女,爱家庭才是最好的务实家风。

  我们如都那样去做,家风就自然形成了国风,在如此和谐美满的社会环境中,我们每个家庭也注定会造就友睦祥爱的家庭环境,到那时如遇记者采访问我们:“你幸福吗?”我一定会由衷地大声说出我们的心声:“我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