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泉与三七分水心情日记(2)

时间:2021-08-31

  拥有一股千年不枯的泉水,实在幸运,也被人们啧啧称奇。

  于是,当地民众,也就像叩拜神灵一般的祭拜它,称它为“圣泉”,为他立牌坊、建寺庙,乾隆皇帝下江南时,这圣泉吸引了他,于是特赐匾额“圣泉”被人们恭敬地刻在岩石上。

  这里的人民也实在有福,有了千古不腐,万年不竭的圣泉,怎么没有富饶丰足的家园。这条被人们称为“圣”一般的泉水,怎么不被当地人所珍爱,想独有?在那些封建王朝财主独霸田地的时代,这条泉水自然也就成了土豪劣绅之间相互纷争的焦点,于是便引发了三七分水的趣事。

  沿小溪一路跌宕,穿过岭巅一块平畴的田地,来到分水岭前,岭下就是杜村乡的龙华村和庙前镇的玉屏村。这里有良田数百亩。乾隆年间,两地村民为了得到更多的水源,经常矛盾纠纷不断,为了争夺用水权而经常大打出手,甚至发生聚众械斗的现象。据当地村民口述:尤其是大旱之年,当地民众纠纷更是愈演愈烈,此事惊动当时县长老爷,他们用轿子将县长抬上分水岭,论断公案。县长大人根据两边田亩多少,令石匠制作水治,施行三七分水的制度。

  这只不大的水治,用一个整体的石质材料所开凿出两条宽度不等的石槽,中间是一个船型的尖端,置于水治中央,水经过它自然分离出两条流量不等的沟渠,而流向各自的田间地头。除非将整个石槽炸坏,否则,流水量始终无法改变。

  站在分水岭头放眼望去,经过石槽三七分水后的沟渠,清凉的泉水,却是不息地流淌,流向山脚下两边广袤的田野,和田野中青青的禾苗。而水治被当地人所遵守、所接受,并一直沿用至今。

  这件用整体石质制作而成的分水治,取材构造简单,却设计巧妙,其本身就是一个精美的艺术品;而三七分水的制度,实在是一个聪明而睿智的抉择。令人畅想,感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