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可以“愁”当有讲究人生哲理文章(3)

时间:2021-08-31

  或以儒家修养仁德,或以佛家修炼生命之大解脱,或以道家修道“无待自由”,或者三者兼修,修得进退自如、幻化无端、潇洒自如的生命态度,凡此种种,大凡都是相通的,都有可能获得天人合一的生命境界,这是生而为人,生命快乐正道选择。与之相反,若彻底废止或抛弃正道,不修养,不修炼,不修道,一味寻求人间之所以迷幻之所以苦难的及时行乐的欲望的东西,那你只能在苦难中无休止地挣扎下去,生生世世永无休止,抑或今生为人,来世为异类,抑或只有今生没有来世。

  “所谓行仁德,就是要从社会整体的环境来均富。”(《南怀瑾?论语别裁?不在愁中即病中》)有了仁德的修养,能做则做,能做多少就做多少,不能做便修养自己则罢了。人的命天注定,是有道理的,是一个人业缘的集合,包括前世的、今生的,换言之,人的命也是自己决定的,《了凡四训》讲的就是这个理,以今生的修养、善行,消除本有的业缘,即可改变人生,而不是烧杀抢掠、恶事做尽的手段强取豪夺。

  颜回,孔子的学生就是一个楷模,“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一点简单的食物,一瓢水,在贫民窟里,颜回仍然很快乐,孔老夫子反复赞叹,颜回呀真的太贤良了。想想,我们现在人,大多比颜回的生活条件好,却并不能做到颜回的快乐,也不能做到“三月不改其仁”的境界,却往往比颜回多了不知多少倍的无端郁闷,无端苦恼、苦难,何也?仁德之缘也,境界之故也。

  故而,“穷”没什么不可,“穷”愁千万不可兼有,若愁则该有所讲究。当今之社会,你我愁了没有?愁些什么?感到苦吗?谁细想过,是否该想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