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庭里的新朋友教育随笔(3)

时间:2021-08-31

  在集体活动中,教师及时对“榜样”进行表扬,会对其他幼儿的行为产生正面导向作用,幼儿也会发挥模仿的天性,尽快习得好的行为。记得班上的诚诚每次回答问题都很积极,但他不会等待和举手,常常迫不及待地说出答案。此时教师就先请举手的幼儿回答,同时还不忘加上一句“说话先举手,才是好宝宝”。经过几次这样的示范,诚诚逐渐学会了等待。可见,正强化比批评和指责更有效,同伴的榜样示范作用,更能让幼儿习得良好的行为,也能让新入园的插班生尽快遵守集体中的各种规则。

  元元在户外活动时总背着自己带来的小书包不肯放下,这给她的运动带来很多不便。观察她几天后,我特意鼓励班级中运动能力比较强的天天和她一起游戏,并在元元来到操场时,大声说:“天天,元元今天一定会脱掉小书包和你一起玩呢,她的本领越来越大了!”听了这话,元元果真脱下了小书包,和天天一起玩起了蹦蹦球。

  很多刚入园的幼儿会将对家人的依恋转移到自己的某个小物件上,以此寻求安全感,如果教师强行让幼儿离开依恋物,会让幼儿陷入焦虑不安等消极情绪。如果直接对元元说“元元,你背着小书包做运动多不方便,快把它脱下来吧”,也许元元会听从,但也许内心还有些许的不情愿。当教师把脱掉书包解释为本领大时,言语中没有丝毫对背小书包行为的否定和指责,反而对元元做出一种积极的期待性评价,所以元元很开心地“中计”了。一个人在集体的关注下,他的不良行为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幼儿也同样如此。他们会很在意同伴和教师对自己的评价,教师善于用一些期待性评价可以有效地引导幼儿改变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

  经过两个月的努力,元元每天都能带着微笑来到幼儿园,像一只快乐的小兔子跳进教室,扑到教师的怀里:她能快乐地和同伴一起玩耍,遵守幼儿园的各种规则,她已经完全适应了幼儿园的新生活,成了班级大家庭里的快乐一员。  编辑:c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