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避与三思随笔(2)

时间:2021-08-31

  思考三个方霹

  思考1:空间布局求突破、有创新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要“真诚地、多方面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索行为”。在《指南》精神的指引下,我们要充分考虑到满足幼儿多方面的探索需求,突破原有的“科学实验即科学活动”的科学发现室传统模式,创设多样化的科学探究环境,为培养幼儿的探究兴趣、丰富幼儿的科学活动提供有益支持。在对科学发现室的空间进行布局时,可以分为若干独立区域,分别开展游戏。关的科学知识。

  创意区

  提供各种艺术再造、加工的工具和用材。

  侧重于让幼儿运用科学原理自行进行创意设计与制作。

  在这些区域中,探索区是核心,其他区域的活动都是探索区活动的延伸和补充。这五大区域有机结合,相融互通,各具特色,成为幼儿触摸、体验、理解的一个立体空间。

  思考2:活动内容求整体、有层次

  科学发现室活动内容的合理选择是开展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指南》中指出:科学领域的目标是亲近自然,喜欢探究,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因此,在活动内容的选择上,一定要摒弃为科学而科学的做法,从自然界、生活中,选择贴近幼儿实际生活经验的内容。如把自然界中水、风请到科学发现室,开展“水宝宝”“风娃娃”的主题;把生活中的自行车请到科学发现室,开展“自行车跑起来”的主题。

  在主题内容确定的基础上,结合上文提及的五个区域,制定具有层次性、发展性、整合性的主题目标,根据目标按年龄段进行分层和细化,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体现各区域特色的科学游戏。

  至此,在科学发现室中形成了以主题为骨架、以游戏为支撑的活动内容。每个主题游戏的科学目标条条分解,科学原理层层递进,科学实践步步提升。不同认知水平的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由易到难地进行多方位的探究活动。  思考3:活动组织求灵活、有思考

  基于每个幼儿的个性特征和发展状况,他们在同一个活动室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会有着不同的表现。活动组织过程中切忌一刀切、统一步伐。

  幼儿在操作时,教师可以用点面结合的方式巡回观察幼儿的操作行为。在观察幼儿的操作行为后,教师及时调整活动内容。此外,还可以根据游戏材料中提供的记录表、实验单,包括幼儿的作品,解读幼儿的科学探究活动,从而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材料、改善指导策略。

  科学发现室的创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坚持以“探究”为中心,避免形式主义和一步到位的倾向,深入思考空间布局、活动内容和活动组织,才能将科学发现室真正建设成为幼儿科学学习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