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避与三思随笔

时间:2021-08-31

  每个儿童天生都是探索家,都喜欢在探索中发现、游戏!如何拉近科学与孩子的距离,让孩子带着自己的天性走进科学、理解科学、喜欢科学是幼儿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需要不断尝试并实践的内容之一。因此,科学发现室的设计和建设要围绕“幼儿的探究”这一个中心,从幼儿的视角来定位科学发现室的功能,让它成为幼儿感知世界、探索科学、应用科技、无限创造的新型学习场,在触摸、体验、理解中形成对科学兴趣和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避免两种倾向

  避免1:形式主义

  首先,在创设科学发现室时要避免一味展示成品、图片、精密设备,避免形式上很热闹,但实际上幼儿却无法反复操作的问题。

  有些幼儿园在创设科学发现室时布置了大量的现成的有关科学原理、科学现象的科学设备,科学发现室整体看起来颇具“科学性”。我们不否认幼儿在对这些科学设备的操作中了解、观察到一些比较直观、鲜明的科学现象,但是因为这些设备比较精密,一旦有零件损坏,教师无法维护,幼儿就不能再继续操作探究,只能成为摆设。基于这些科学设备的特性,无法支持、接纳幼儿所需要的灵活多变、层次丰富的科学研究活动,因此,教师要把握好这些设备在科学发现室中的比例,不能光顾着形式上的“高大上”,而忽略科学发现室的真正价值——让幼儿在亲自动手实践中获得直接经验,激发幼儿持续性的自我学习,从“读科学”转向“做科学”。

  避免2:一步到位

  在布置科学发现室时,有时容易想着一下子到位,尽可能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把整个空间布置满。其实,在幼儿探索的过程中游戏材料会出现损耗,那就需要根据损耗的情况随时充实、随时更替。而且,我们可能会根据幼儿的兴趣、操作材料的实际情况,随时调整游戏、更换材料。

  此外,科学探究活动不仅限于科学小实验,一些科学小制作也能支持幼儿的科学探索行为,让幼儿在做做玩玩中领略到科学的趣味。教师在创设科学发现室时可以留出部分空白,将幼儿制作的成品、探索发现的记录等呈现在环境中,使他们探索发现的成果能有一定的保留、积累和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