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做儒家,下班做道家生活感悟随笔(2)

时间:2021-08-31

  怎样算孝顺

  孔夫子有三个理想共12个字: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于丹说,现在的人都知道让父母天天吃得好住得好,但这不是最重要的。孝顺的关键在于“无违”,举个例子,一位从老家到深圳来闯荡的孩子,终于做出了一番事业,于是把父母接过来,虽然是吃得好住得好,可是你天天数落父母,“你的生活习惯还像是过着苦日子,现在日子好了,还需要这样吗?”这样就不是孝顺。

  于丹说,还有一个词叫色难,这两个字就够我们想一辈子。说到陪伴父母,我们总说没时间,经常回家送钱,人一冲上去,下面车都不熄火,放下东西就走,其实你就是空着手回来父母心里都会非常的高兴。“老者安之”,外在安身、内在安心。外在你让父母老有所养,内在你需要做一个正直、善良、有公民基本道德,为社会承担责任的人,让父母脸上有光彩。

  于丹说自己年轻时读《论语》最喜欢里面的一些宏图大志,“半部论语治天下”,后来越读越简单,读到最后发现,如果连老者、朋友、少者这三点都不能做好的话,根本没办法“治天下”。

  信誉是进步的基石

  对朋友要“信”。于丹说,职业生涯走得很顺,能够不断往上提升的人,并不一定是当年学校里的学习尖子,因为这些孩子容易恃才傲物,而一些专业水平一般但是人品和信誉很好的孩子,却在参加工作后一帆风顺,所以人品和信誉才是职业生涯的基石。

  另外儒家讲究“知人”,知人其实并不容易,有一个故事说得好:一对渔民夫妇,青梅竹马,一辈子都没有吵过架,妻子每天把鱼身给丈夫吃,自己吃鱼头鱼尾,就这样过了60年,老渔夫有一天对妻子说,他一辈子没提过要求,最后一个要求是让他吃一次最喜欢吃的鱼头鱼尾。

  这个故事固然很好笑,但我们问问自己,是不是也并不真正了解身边最亲的人。大多数时候我们都以自己的方式去爱着别人,我们真正缺少的是懂得别人的需要。真正的大智慧是从知道自己开始,从知道身边的亲人开始。不知人就无法论世。

  儒家的精神根本就是关爱和进取,人在世界上要承担责任,对国家对亲人对朋友。国学热就是文化的乡愁,离传统太远,真正要回到家还很远,只能先把路边也很温暖的小客栈先当成家,亮着小灯火很简单但很温暖的客栈,这不是最终的家,但能够暂时让我们得到抚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