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烧肉(随笔)(2)

时间:2021-08-31

  然而吃又分为雅吃和俗吃。雅吃,往往是那些讲究生活情趣人的吃相,他不仅考虑食物的味道、营养,更在乎食物的颜色,甚至摆设在餐桌上的形状。她可能会在一个布置得很雅致房间里,面对色、香、味具佳的菜肴;一边欣赏身后的轻音乐,一边轻嚼细咽,手指窈窕,齿不露唇,一副优雅可人的样子。俗吃的样子,施耐庵在《水浒传》描述梁山好汉很传神,如李逵、鲁智深、阮氏三雄等,他们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简直是狼吞虎咽。

  子曰:“闻韶乐,三月而不知肉味。”一方面说明,音乐具有强大的自我陶醉功能;另一方面说明圣人的耐馋能力超强。我辈凡俗夫子,三个月不见浑星,恐怕早就营养不良了。比起孔子,孟子倒是有意思得多,在吃肉问题上他谆谆教导后人说:“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看样子两千多年前这位亚圣先生就是动物保护主义者。如果你听他的话,要想大快朵颐就不能进厨房,否则一旦碰到“不忍食其肉”的动物,恐怕就难饱口福了。

  说到吃肉,绝对不能忘记苏大学士的恩德,是他把烹饪红烧肉的事业推向了顶峰。如今在太湖流域大大小小的宾馆饭店,“东坡肉”是一道最常见的荤菜。苏东坡对精神的追求似乎超过感官的享受。他认为“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这是一种风雅。对于一位每天以胡萝卜充饥、山芋干裹腹的人,一碗肉简直就是天大的恩赐了,跟竹子有什么关系呀?既然东坡先生喜欢在房前屋后栽种竹子,制作竹笋炖肉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正是由于苏学士的努力,红烧肉才得以从平凡走向辉煌,从寻常人家的灶台走上了文人墨客的餐桌。“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早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从这首苏东坡的《食猪肉》诗不难看出,老先生不仅“每日早来打一碗”解馋,而且还深谙红烧肉“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的烹饪之道,值得如今我们烹饪红烧肉时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