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梦为马,我们不孤单杂文随笔

时间:2021-08-31

以梦为马,我们不孤单杂文随笔

  你的梦,深深伤害了我

  九月,把“淡定”弄丢了。半个月,处在高度紧张、忙碌和压力中。一方面,开学报班高峰期。家长们出于对我的高度信任,不断给我推荐学生。尽管各班名额早已占满,依然有源源不断的咨询者。回复咨询,分散诸多精力。另一方面,本学期8个班,都是低年级。二年级,孩子们处在写作的启蒙阶段,许多孩子初次进行长篇习作,有太多无所适从。面对这种未知和挑战,家长充满了担忧。转而向我寻求安慰。

  此外,大批学生升入三年级,步入小学写作最困难的过渡期。家长和孩子面临突然间高难度的写人作文,陷入集体的焦虑和恐慌中。而我,作为他们的作文老师,自然要承担起这份责任,抚慰家长的焦虑、帮助孩子顺利过渡。除了高强度上课,还得给各种焦虑的家长送去慰藉,分析孩子的写作问题,再送去一份心灵鸡汤。

  于是乎,在第二周紧锣密鼓的工作结束后,我这个“超级女战士”终于瞬间坍塌,感觉整个人被掏空,躺在沙发上,一句话都不想说,呆呆地望着天花板,思考着人生。大睡一觉,次日醒来,依然无精打采,生无可恋,一切的激情随风而散。恰巧,邹先生因工作的临时调整,不得不赶上午的高铁外出。目送他远去,转身红了眼眶。空荡的房子里,只剩我一个,一头埋进被子,呜呜地哭起来。巨大的空洞在心底蔓延。

  忍不住给邹先生发去信息:“为什么,为什么你不能在我身边,我真的好无奈好无奈,不想看到你像个客人一样,在家呆几天又出去。我真的恨死了恨死了你的工作。“

  又是同样的桥段,邹先生无奈的发来信息解释:“我知道你难过,但是我必须得出去呀,我的工作性质就是这样,经常要出差,要奔波。”

  “那你不能换一份工作啊!我是真的,受够了这种三天两头分别的日子,刚刚温存了几天,一个电话,你就不见了。“大声哭,仿佛能哭掉所有压力和无奈。“你知道我的梦想的,你知道我这辈子最大的梦想就是能有自己导演的几部作品。我必须朝梦想出发,尽管我也舍不得把你一个人留在长沙。”

  “梦想,梦想,能不能不要再提你的梦想,你的梦想深深伤害了我!你的梦想让我总是孤单一人。你的梦想让我什么都要一个人承担。“

  “要不,你把长沙的事业放下,来上海,反正姐他们都在上海呢。“

  “不,我不会去。长沙,也有我的梦想。“我不再无谓挣扎,举目无亲,躺在床上,任凭无力感一点点吞噬自己。

  是啊,我们都有自己的坚持,为着那遥远的梦想,不肯妥协。

  邹先生的电影梦

  与邹先生结婚两年,一路见证他为梦想,排除万难,砥砺前行。工作原因,这两年,我们聚少离多。他们的工作,要随时听候调遣,天南海北,到处飞。无论身在何处,只要节目组一声令下,得立马飞身前往,外出工作,有时几天,有时十几二十天。因此,这两年,长沙南、黄花机场成了我的常去地,多少次,含着笑,接他回来,多少次,流着泪,送他归去。

  还记得有次,傍晚送他。开着车,驱驰在机场高速上,我坐副驾驶,良久,车内一片沉默,谁也不做声,只有音乐声淡淡流淌。天渐渐暗下来,夕阳隐去最后一丝余晖,只留一抹淡褐色在天边。路边的灯光已经亮起,昏黄的,氤氲着淡淡愁雾。高楼上的白炽灯,稀稀疏疏,在黑暗中格外明亮。一盏盏明灯从我眼前晃过,再也压制不住离别的悲伤,泪水无声低落:“傍晚百鸟归巢,人们都匆匆往家赶,而你,却要去远方。”邹先生紧紧握住我的手:“没事,很快就回来了哈!”那晚,一个人在机场,坐了很久很久。这样的离别,已经记不清多少次了,只是,这次之后,邹先生再也不让我送他,独自打车去机场,独自奔赴他心之所系的梦想。

  去年八月,邹先生痛下决心,暂停工作,去上海戏剧学院进修学习一年。做这个决定,一家人极力反对,婆婆和公公不解,严厉呵斥:“你不能去啊,把她一个人丢在家里。她每天工作那么忙,在身边好歹也能帮点帮忙。再说,你们十月份就要举办婚礼,到处都是要花钱的时候,你不工作,哪来的钱?”我虽能理解他的对梦想的执着,也支持他的行动,可一开始,还是有诸多抗拒的:“我不是不支持你去进修学习,我也觉得学习是好事,但是,你能不能不要在这个节骨眼上,丢下工作去学习?今年,我们买房、结婚,积蓄都已经花光了,还面临房贷、车位贷……你可以把学习这件事暂缓两年,等我们都稳定了,轻松了再去,我一定举双手赞同。”他的朋友劝说加压迫:“我们的项目才起步,正需要你的时候,你去学习,我们怎么发展?你要么全心全意投入一起创业,要么完全退出吧。“多重压力下,邹先生毫无妥协,坚定地执行了自己的学习计划。

  他的决心打动了公司,公司决定继续保留职位,并每月给他发放基本工资。就这样,他靠着公司发放的基本工资,每月按时还房贷,房租,维持自己的基本生活。刻苦学习,每日泡在图书馆,蹭各种大咖的专业课程,参加学校话剧演出,偶尔还要接受工作的调遣,通宵达旦拍摄。期间,经常充满欣喜地跟我分享他学习的收获,以及他在专业领域的新知。我,从一开始的抗拒,到后来,满心羡慕。羡慕他有那样的勇气和魄力,放下一切,沉下心学习提升。

  今年七月,学成归来的邹先生,有了许多新的想法。他的导演梦更加清晰可触 ‘并为此付出更多实际行动,每天至少看两部电影,边看边研究每部电影的结构;电影专业的书籍,看了一本又一本;自己动手写起了剧本,故事情节讲给我听时,我竟误以为是某本小说,兴奋地让他推荐给我看。前几日,只身赴上海,参加一个全球的电影交流会,现场的国际友人被他的坚定的梦想震撼,愿在他寻梦的路上给与无条件的支持。虽然,梦,还遥遥无期,但我坚信,邹先生定会凭借毅力和学习的精神,一步一步,迈向心之所属的那片天地。

  因为心中的那份炽热,无论严寒酷暑,无论离别多苦,邹先生始终坚守在上海,等候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