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是班级的主人的教育随笔

时间:2021-08-31

  学生才是班级的主人,是班级的主体。下面是小编推荐给大家的学生是班级的主人的教育随笔,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学生是班级的主人的教育随笔一

  传统的班级管理,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班主任普遍有主观性、随意性:或是强制性地发号施令,或是家长制地出言必训;或是保姆式的看管,不给学生一点自由支配的权利。长期以来,我们的班主任起早贪黑,班级工作无巨细都要管。这种管理方式一方面使班主任疲于奔命,事务缠身,不得于自身的提高;另一方面,这种“保姆式”的管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压抑了学生的自主、自理、自治能力的发挥,不利于现代人素质的培养。

  现代管理理论认为,只有实行全员管理,整体的力量才能得到发挥,个性、积极性、素质才能得以提高。只有确认学生在班集体中的地位、权利和义务,让其真正享受到民主、平等、自由的权利,才能唤起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义务感,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班集体才能成为学生自我教育、尝试成功的精神乐园。因此,我认为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传统的“保姆式”的班级管理模式必然要进行根本的变革。让每个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学生才会意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真正做到关心集体,关心他人,关心自己,促进学生独立自主的发展。为此,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引导学生制定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

  制定目标是班级管理的前提条件,而学生的自主精神是班级管理的灵魂。每个学生都是班级管理的主人,既是被管理者,又是管理者。因此,作为班主任,首先要从思想上更新管理观念,确认每个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权利和义务,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加强自主意识和民主意识的教育,以“我是班级管理的主人”为主线,引导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目标的制定。

  1、班级总目标的制定

  在制定班级管理目标时,我要求每个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出谋献策,组织他们学习、讨论,共同制定出切合班级实际的总目标。管理目标的确立,一方面要让学生看到前进的方向,又要明确目标实现是每个个体努力的总和;另一方面也要使学生看到目标高而可攀,但必须经过努力才能实现。管理目标制定的过程,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激励的过程。

  2、引导学生制定分解目标

  分解目标分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

  (1)横向目标。横向目标其外延涉及学习风气、组织纪律、班风班容等。对每一项目标,都予以量化,变软性任务为可检测的硬性指标。我班每个小组都讨论制定了学习、纪律、路队等目标,组与组之间开展竞赛,激发学生把潜在的能量充分发挥出来。每一级的情况有专人记录,每月一统计,评出优胜组,期末按目标评出各项最佳小组。

  (2)纵向目标。纵向目标是指“横向目标”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要达到的具体标准,需要明确设计。如期中考试的前两个月,我组织学生讨论班级达标目标:首先,年级组争一保二;其次,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制定个人实施措施;最后,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达到个人及班级目标,并制定出自己的学习计划。经过大家的努力,全班都达到了甚至有的还超过了目标。优秀人数从原来的30人增加到了45人。其中我班两位学困生受益匪浅,他们激动地说,“正是由于这种好方法,使我们认识到不足,找到了目标,摘掉了不及格的帽子”。

  学生通过参与目标的制定与实践,增强了主人翁的意识感与责任心,使班级管理目标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为班级管理奠定了基础。

  二、建立班级自我管理机构,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

  班级常规管理是一项整体的育人工程。把学生的积极因素调动起来,才能形成合力,共同构筑学生自我管理机制。因此,班主任必须想方设法构建学生自我管理体制,为学生设置多种岗位,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上岗“施政”,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服务他人、锻炼、表现、提高自己的舞台。

  1、建立值周制度。每周推选一名学生担任“值周小老师”。班中的事由值周小老师全权负责。晨会、主题班、队会等活动,老师只加以启发指导,从方案设计、组织准备到主持活动、总结评价都由学生自己做。值周小老师还要负责记载班务杂志,检查班干部的工作情况。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了他们的才能,班级的自我管理得到了加强,班集体内部也日趋团结。

  2、改革班干部的选举方法。以前班干部的选举由学生提名,举手表决通过。常常有这样一部分学生,从进小学开始,由于听话、大胆等原因被选上班干部,因为有工作经验和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从一年级到毕业,连选连任,致使多数学生失去了锻炼的机会。为了挖掘这一部分学生的内在潜力,我采取干部定期轮换制的方法。从没有担任过班干部的同学中间选举产生。由学生自我推荐作竞选演讲,实行无记名投票,民主选举,组建班委会。在今年新一届的班干部选举中,我们班每一名同学都积极准备,跃跃欲试,特别是王强这个平日里胆小、腼腆的孩子,在我和同学们的鼓励和帮助下,也敢于走到台前,展示自己的风采。他的这一举动,不仅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也赢得了同学们的信任——成为了班干部中的一员。当时,王强含着眼泪激动地说:“谢谢老师和同学对我的信任,我一定不辜负大家的期望,边锻炼边提高,竭尽全力为班级服务”。通过这种方法,既给更多学生提供了锻炼的机会,又为学生干部以后走上社会摆正个人和集体的位置,正确处理个人与事业的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班干部的职责是协助值周小老师管理班级,负责检查各管理小组的工作,并记录检查情况。

  3、建立若干管理小组。根据班级管理的具体要求,在班里建立若干管理小组。每个管理小组职责分明,分别督导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维护班级纪律秩序。如路队组,负责放学排队及回家路上的纪律;卫生组,负责教室及卫生区的清洁工作,检查个人卫生;课间纪律组,负责课间纪律的检查,协助解决同学之间的矛盾等。

  各管理小组建立后,各组的岗位责任明确,并由组长负责。组长是一周一轮,负责记载好当天检查的情况。

  建立学生自我管理的组织机构,虽然强化了学生的自我管理,但在实施过程中,也不能忽略教师的点拨。为了调控好整个班级管理机制的运转,必须充分发挥班干部的“火车头”作用。班主任可以把班级日常工作分成学习、卫生、纪律等几部分,每部分由一位同学主管。每天放学后,各管理小组组长分别向自己的主管同学汇报,主管同学再向值周小老师汇报。值周小老师把各主管同学汇报的情况进行整理归类,并向班主任汇报。

  这种形式多样,人人参与,各司其职的自我管理机制,使学生学会了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意识明显提高。同时也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参与管理的机会和条件,使他们在班级中找到满意的位置,担当成功的角色,促进了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治能力

  班级活动是实现班级管理目标的桥梁,是促进班集体建设的中介,是学生展示才华的乐园。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凡属于养成习惯的事,光反复讲未必有用,一句老话,要能游泳必须下水。因此老师的任务就是用切实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下水,练成游泳的本领。”因此,班主任必须根据班级管理目标,指导学生设计并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

  1、丰富多彩的主题班队会。每学期初,根据学校的工作计划,《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班级管理目标的要求,我就会有意识地让同学们去集思广益,精心设计适合自己的年龄特点的主题队会,制定好一学期的主题班、队会计划,并选好主持人,做到人人参与,富有个性。由于这些班队活动,从设计到实施的每个步骤都有学生的参与。在参与中,学生的自治能力得到提高。

  2、新颖别致的晨会课。晨会是班级活动的主阵地之一,也是同学们施展才华的舞台,老师应尽可能地给他们创造表演的机会。值周小老师根据本周的行为训练重点安排一周的晨会内容,主持人按学号轮流。晨会内容有新闻交流、小品表演、辨论赛等。每周五,由值周小老师总结一周的情况,提出下一周的努力目标,同时推选好下周的值周小老师。

  这样周而复始,进行常规化的系列的活动,既有针对性,又有启迪教育意义,知识性、趣味性、灵活性、创新性融为一体,既成了学生自主教育、自我管理、展示个性、尝试成功的乐园,又培养了学生的自治能力,对班集体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四、建立竞争机制,让每个学生得到发展

  让学生参与竞争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增长其才能的重要途径。在改革开放的现代社会,我们更应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上进心和耐挫力。这们,才能使学生将来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在班级中建立竞争机制,创造竞争气氛。每个学生自找一名对手(水平相当),教师可依据学生的可比性,稍作调整。竞争对手比学习、比思想、比体育。竞争对手名单列表上墙,各自的成绩公布于表,以便时时激励双方。通过竞争,优等生更优,基础薄弱的学生也不甘落后,奋起直追,进步也特别快。通过竞争,班级中形成了一种互相监督、互相帮助、你追我赶的氛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和谐、生动活泼的发展。

  总之,素质教育任重而道远。作为一名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才能,以自己为本,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达成有效的.班级管理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