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家富家普通家(2)

时间:2021-08-31

  读着赖东进的故事,我一直为他难以置信的贫穷出身、恶劣环境和饥寒交迫的生活所揪心;为他可贵的爱心、惊人的毅力、坚定的信念和大度的胸怀所感动;为他没有沦落、没有走上邪路、没有半路夭折而庆幸;也为他没能上大学、没能成为更高层次的人才而惋惜。书中虽然没有多谈其他几个弟妹的情况,可猜想,他(她)们,大概都不会超过赖东进本人的。在这样的家庭生活成长的孩子,有的很可能会沦为恶人,大部分则由于受不到应有的教育,学不到更多的知识,到不了较高的层次,游不到很广阔的领域。“佼佼者”往往与他(她)们无缘。家庭对孩子们的成长,实在太重要了。读这样的故事,我不仅仅为赖东进的精神所感动,更多的为这样不可思议的家庭所震撼。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庭要对孩子负责,负不起责任的家庭,家长是不称职的。孩子无权选择家庭,却有权获得基本的生存条件。我们指责赖东进的父母,当然没有实际意义。但绝对无须为他们推出了十二条生命去唱赞歌,更不必过分地宣扬“寒门出贵子”的说教。“寒门出贵子”不是普遍规律。那些不嫌家贫、贫而有志、志而必得的人,在富有的家庭,只要同样有志气,肯定会更有出息。贫寒家庭的人一辈子追求不到的东西,富有家庭的人一生下来就有了,从而造成了不同的人生起点。这是不争的事实。我们不要自欺欺人,不要误导孩子。谁都不愿受穷,谁都想过好日子。这才是人的本性,也是激励人的最大动力。如果说贫穷还有一点积极意义,那就是“穷则思变”,穷人的孩子懂事早。

  现在多数的家庭是普通的家庭,既不很贫穷,也不太富有,可谓“温饱人家”。可惜,不少人却把温饱当成了富有。大人娇惯孩子,孩子依赖家庭。大人不想让孩子受一点委屈,吃一点苦;孩子更不知什么是挫折和困难。看似知道的不少,却娇气任性不懂事。不仅在学习上缺乏自觉刻苦的精神,在交往上缺乏宽容勇敢的气质,而且对人缺乏起码应有的爱心。当然,不是每个孩子都这样。也正是这些区别,说明了一个道理:无论大人还是孩子,必须先读懂自己的家,才可能热爱自己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