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述恒的文学梦励志人物故事(3)

时间:2021-08-31

  他的“江湖”他的梦

  周述恒从小就喜欢看武侠小说,上初中时就憧憬着自己能成为扶弱济困、铲奸除恶的“大侠”。这种情结促发了他最早的文学梦想。初中时每天到山坡上放牛,他都要带块废木板做垫子,试着“创作”武侠小说。

  后来,他还真的像模像样写成了一部名叫《神州天骄》的武侠小说,讲一个爱国志士在峨眉山上练就一身绝世武功,会飞来飞去,在上海滩战胜日本黑帮黑龙会的故事。作品有近百万字,整整写满了21个作业本。这样的“作品”自然难得发表,却锻炼了他的文笔。

  2008年5月,周述恒再次失业。白天,他骑着自行车四处推销自己;晚上,他寂然枯坐,又有了创作的冲动。相对充裕的时间,13年的打工经历,让他的想法有了实现的可能。

  刚开始写《中国式民工》,打击就接踵而至。首先是周围人的不解和嘲讽,一些人说周述恒“简直是一个神经病”,异想天开,很不靠谱。其次是表达不出来。他初中都未能毕业,平时喜欢读书看报,但真正写起来才发现自己的写作技巧实在太贫乏。

  他开始学着“组合情节”。在小说中,主人公都是农民工,他们经历了找不到工作,拿不到工资,工伤、职业病困扰,也经历着与城管的冲突,与城市文化的冲突。周述恒说,小说中的大多数情节都取材于真实的故事。很多事情,他一想起来就掉眼泪。

  永远是个农民工

  短短两个月,这部略显粗糙的小说,就拥有了50多万的网络点击量和几千条跟帖。许多网友和评论家,都把周述恒称为“民工代言人”。

  不过,想出版这样一部小说,绝非易事。周述恒在网上找到出版社电话,一家家打过去,得到的都是失望。

  直到2009年11月,北京一家出版社终于看中了这部书稿,决定出版。当然,在挑剔的编辑来看,网络版《中国式民工》还是一份粗糙的文本,错别字和病句不胜枚举。

  曾有人问周述恒:“你怎么评价自己的这部作品?”

  “我把它看做一种理性的反抗。”周述恒推推眼镜,平静地说,“不要以为民工只会逆来顺受。我希望能通过我的小说,让城里人真正理解他们身边这些民工的想法,来消除我们之间的隔阂。”

  顿了顿,他又补充道:“其实,我最期望官员和决策者来看这本书,因为只有当他们更真切地了解我们的生活,听见我们的呼唤,才能改变我们的境遇。”

  小说的出版,给周述恒带来了一笔“他打工这么多年都赚不到”的收入。这也让他有底气规划未来。接下来,他想去广东。当然,“不是为赚钱去打工,而是为写作去打工”。

  “边打工边写作,是我理想中的未来生活。无论别人怎么称呼我,作家也好,代言人也罢,我的身份一辈子也不会改变,永远是个农民工。”他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