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青思想着的画家的名人故事(5)

时间:2021-08-31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所有探索是真挚的,但都很粗浅,急就章,它填补了“文革”后的真空。我的《西藏组画》实在太少了,一共七幅,算什么呢?居然至今还是谈资,我有点惊讶,但不感到自豪。

  当时我就清醒认识到这一层。1980年10月我毕业留校,1982年1月我就走了。

  关于文学:归国七年出书五本

  陈丹青4岁那年,父亲就被戴上了“右派分子”的帽子,家里的书籍、画册被一扫而光。陈丹青难过得整天没说一句话。父亲劝他说“别难过,没有画册临摹,到公园、马路去画。”一次,父亲在打扫卫生时,在垃圾箱里拾到一张扑克牌,背面是色彩浓重的油画,原来这是一位侨居意大利的俄国著名画家的杰作《意大利姑娘》,他马上拿回家送给了儿子。陈丹青花了几个星期临摹,竟画得栩栩如生。

  陈丹青说,他经历了非常匮乏的时代,少年时无书可看,在图书馆“偷”得一本《牛虻》,如获至宝。小学毕业后,他“突然遭遇鲁迅”,那时,《鲁迅全集》成了他唯一可看的书籍,却也让他可以全心全意地只读一个人的著作。14岁时,他替“右派”父亲写申诉状,一点都不能出错,于是学会了技巧。40岁时,画画的陈丹青不料自己也做起文章来了,而且一如画画般流畅和充满快感。归国七年来,陈丹青已出了五本书,《退步集》和《退步集续编》之前的三本是《纽约琐记》、《陈丹青音乐笔记》和《多余的素材》。出第一本《纽约琐记》时,出版社印了3500册,担心销不掉。2005年出版的《退步集》,如今已是第十三次印刷,达到11万册,并获得第二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且是获奖的十本书中唯一的人文书。2007年4月出版的《退步集续编》,开印就是10万册,有媒体认为是第17届全国书市“唯一亮点”。连陈丹青本人也诧异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读者了,“是我招惹还是在被招惹?是如今的言论空间稍许放宽,还是仍旧少得可怜?或许都是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