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好人一个幌子的纪实故事(2)

时间:2021-08-31

  闲暇之余,每当想到自己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智商低下”,又忍不住要谴责那些“老朋友”们:他们利用了这个社会糟糕的现实,在这个现实里,一些人道德沦丧,甚至将自己武装成受害者,从现实中获利,成为这片土壤里生存能力强大的一分子。他们以弱者的身份亮相,训练有素,就像一群科班出身的演员,因为是演员,他们收获了口粮,因为是演员,他们上演文明的悲剧。

  有人安慰我说,从这样的经历看出我是一个善良的人,然而,这个时代的悖论是善良的人却活得不幸福。文明与幸福总是矛盾重重。

  记得读书时看到弗洛伊德在《文明及其缺憾》一书中认为,文明恰恰是人类幸福的障碍,人越文明,就生活得越压抑。当然,他针对的是文明对本能的抑制。然而,如果将人的幸福视作是个人生活的幸福,加塞特“文明的第一要义就在于共同生活的意愿”,恰恰表明文明人个人幸福的遥不可及。尤其是在一个不文明的社会中,受伤的往往是那些文明人。

  记得前些年,有些地方的警方在火车站打出“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标语,一时舆论哗然。事实上,如果不把警察视作冰冷的国家机器,而将其当作知心的朋友,这样的提醒不仅有必要,而且非常及时。因为在类似火车站这样的场所,听信警察叔叔的温馨提醒,做一个冷漠的围观者,或许是安全、幸福的最大保障。

  值得回味的一个细节是,当初在交流的过程中,我的确体会到了对方“瞎猫碰上死耗子”的兴奋感,只是观望自己善良人性的意愿最终战胜了逻辑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