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故事中类型化角色的作用分析论文

时间:2021-08-31

  一、类型化角色的特征。

  戏剧理论家和教育家贝克认为,在故事中塑造类型化的人物是极其重要的。“类型人物的特征如此鲜明,以至于不善于观察的人也能从他周围的人们中看出这些特征。每一个人都可以用某些突出的特征或一组密切相关的特征来概括”[1].事实上,动画故事叙事更突出的是对类型人物的描写,而人们关注的视角也习惯固定在类型人物上。例如:动画影片《海底总动员》中爸爸玛林的性格突出的是谨小慎微,儿子尼莫的性格突出的是勇敢机智。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物塑造采用了夸张的手法,这种手法强化了人物的性格特征,使角色更易于被观众所接受。

二、动画故事固有模式中所塑造的角色类型。

  (一)动画故事固有的模式要求。首先,动画剧本故事是取材于生活,源于生活。只有反应生活的影片,观众才会从中感觉到故事发生的“真实性”,这是动画作品体现时代感与情感的一个重要特征。其次,动画故事的主题是丰富的,在丰富的主题中可以设置更多趣味性的情节,从情节中突出鲜活的人物性格,这样的故事才能产生共鸣。《狮子王》和《埃及王子》是两部发生在不同背景下的故事,但当制作成动画影片后,两者却有着固有的故事模式:在经历了无忧无虑的童年后,二个主角的成长都发生着突变,经历了逃离、流浪,在遇到新朋友、新生活后被唤醒了潜藏在心底的力量,加上神的协助,完成了精神成长。

  (二)动画故事固有模式所造就的类型化角色。角色性格的塑造是一部动画影片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动画影片中成功的角色性格塑造,最容易让观众认同和喜爱。如《功夫熊猫》中的阿宝,塑造出的是一位要勇于面对真实的自己,力求突破,敢于承担责任的角色。从一个爱吃面条的熊猫,到最终担负起了维护武林和平重担,拯救山谷的英雄,大家看到了一个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努力拼搏、坚持不懈,最终达到目标的形象。这就是在动画固有模式下塑造的生动的类型化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