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偏见的小故事

时间:2021-08-31

  我们不是演员,没有瞬间进入角色的能力。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关于偏见的小故事,欢迎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前来查阅。

 成见的故事

  孔子一行来到齐国,拜见齐景公而不去造访晏子。子贡说:“拜见齐君,不去见他的执政大夫,可以吗?”

  孔子说:“我听说晏子侍奉过三位国君,都很顺利啊,他为人是否正派,我很怀疑。”

  晏子得知后,说:“我世代为齐民,不思己行,不识己过,是不能自立的。我一心一意,为国为民,辅佐过三位国君,都很顺利。可我如果三心二意地去侍奉一位国君,也未必顺利啊。如今,未见我的作为,却对我的顺利进行质疑。我听说,君子独立无愧于身影,独寝不惭于灵魂。孔子妄自议论他人,这犹如湖人非难斧头,山民非议渔网。开始,我见到儒者,觉得他们很尊贵;今天,我倒觉得他们很值得怀疑。”

  孔子听到此言后,很后悔。他说:“我孤陋寡闻,口不择言而微词他人。这使我几乎错识了一位贤人。”

  于是,孔子先叫弟子宰予去向晏子谢罪之后,才去拜见了晏子。

  此事记载在《晏子春秋外篇》中。

  孔子之误解晏子,根源在于他对晏子怀有成见。

  不去深入调查,只是胸怀成见地看问题,往往就要栽跟头,圣人亦不例外。

  要使一个人没有成见,很难。正因为难,那些遇事三思,直至搞清楚事实真相再去下结论的人,才显得更为可贵。

偏见这样产生

  这是一个著名的心理实验。

  一家视觉工作室,请六个专业摄影师,给同一个人拍肖像照。拍摄之前,工作人员分别向摄影师们描述了这个拍摄对象的身份:他是一位白手起家创业致富的百万富翁,他是一名救生员,他是一个出狱的囚犯,他是一个职业渔民,他是一个灵媒,他是一个成功戒酒的酒鬼。

  之后,六张肖像照被挂在了一起。

  每一张照片都准确、生动、传神地表现了肖像照主人的身份:这是很大的一张面部特写,眼神犀利,微微翘起的嘴角,显得如此志得意满,他是百万富翁;这是一张扭过来的侧脸照,锃亮的光头,大鼻子,目光尖锐,嘴巴抿着,看上去牙关是紧咬的,身后是大面积的阴影,让人觉得沉重,他是出狱的囚犯;这是一张如此灿烂的笑脸,敦厚、善良,给人温暖和安全感,他是救生员;他坐在沙发上,双手平放在膝盖上,目光犀利,洞穿镜头,他只占了半个画面,另一半画面是一张空椅子,他仿佛是在等待什么人,整个画面给人一种隐隐不安的诡异感,他是一个灵媒……

  但这个被拍摄的人,既不是出狱的囚犯,也不是救生员;既不是渔民,也不是百万富翁;既不是酒鬼,也不是灵媒。这六个身份,其实都与他无关。

  他也不是演员,没有瞬间进入角色的能力。

  可是,当他被当作囚犯、救生员、渔民、百万富翁、酒鬼和灵媒之后,摄影师们居然将他拍出了这六张迥然不同的脸。

  这个实验,是想告诉人们,当一个人被先入为主地假定为某种身份后,他的身上,可能就真的能找到那个身份所具备的特定潜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