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认知发展教案设计

时间:2021-08-31

  【成书背景】

  海伊斯科普课程开发始于1962年。该课程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从原先强调对儿童前学业技能的训练,转变为强调根据每一个儿童的发展水平去促进其发展。在此过程中,皮亚杰的理论起了重要的影响作用,特别是在第三个发展阶段,皮亚杰关于儿童是知识建构者的思想在课程中得到了体现,它强调教师应通过直接和表征的经验,以适合儿童发展水平的方式帮助儿童增强认知能力。1971年,海伊斯科普课程推出了第一本介绍海伊斯科普的著作——《认知发展课程》,该书详细描述了课程的第二阶段研究成果。以皮亚杰的认知理论为基石,重点放在如何发展儿童的认知上,标志着海伊斯科普课程模式的初步形成。1979年,海伊斯科普推出第二本著作——玛丽·霍曼、伯纳德·班纳特和戴维·P·韦卡特合著的《活动中的幼儿》,该书从总体上描述了该课程第三阶段的研究成果,第一次把孩子的主动学习和强调知识建构作为课程的核心思想,课程不再只关注幼儿的认知,也重视幼儿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奠定了海伊斯科普课程模式的基本框架。这本书被翻译成多种文字介绍到许多国家,1995年,周欣和郝和平将《活动中的幼儿》译成中文,并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内容精要】

  全书共十二章,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前四章,分别阐明海伊斯科普课程的学习环境布置、一日活动安排、教师集体以及教师共同制定计划。其中,第一章介绍了海伊斯科普课程的教室布置。海伊斯科普课程的设计者们认为幼儿在一个具有丰富刺激但同时又是井然有序的环境中学习效果最佳。教室被分成若干个不同的活动区(娃娃家区、美工区、积木区、安静区、沙水区、木工区、音乐区、动植物区),每个区都有一套独特的、充足的材料和活动的机会,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能自主选择、独立自主地活动。

  第二章介绍了海伊斯科普课程一日活动的安排。海伊斯科普课程一日活动的主要环节有:①计划时间,由幼儿与教师一起决定做些什么;②操作活动时间,它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核心,在这一时间中,幼儿进行他们计划的项目和活动,对材料进行探究,学习新的技能,尝试自己的想法以及组织知识经验。教师的主要工作是指导和支持幼儿的活动;③整理和收拾时间,幼儿将操作活动时间用过的材料分类整理和放回原处;④回忆、吃点心和小组活动时间,幼儿与教师一起,回忆和表述他们在操作活动时间的活动,在小组活动时间里,幼儿则运用教师选择和提供的材料进行活动,活动中教师根据特定的关键经验观察和评价幼儿;⑤户外活动时间,幼儿和教师都参加体育活动;⑥集体活动时间,给儿童提供参与大组活动、交流和表达思想、尝试和模仿他人想法的机会,如唱歌、做律动、演奏乐器、讨论问题等。

  第三章介绍了如何形成和完善一个教师集体;第四章介绍了教师如何根据关键经验、一日生活制度、幼儿个别的情况、季节主题和节日活动以及参观郊游和后续活动来组织计划会议,共同制定教育计划。

  第二部分(五至十二章)介绍了海伊斯科普课程总结出的幼儿认知发展应获得的49条关键经验及教师如何指导幼儿获得这些经验。海伊斯科普课程的设计者们认为,主动学习是儿童发展过程的核心。他们根据这一假设以及皮亚杰的关于前运算阶段儿童最重要的认知特征的论述,确定了49条关键经验,以此作为制定课程和进行评价的指标。关键经验不是创造一种围绕某些特定的概念来组织的零碎的学习和教学情境,而是利用学前期表现出来的重要智力、社会及动作技巧的活动与过程,如用各种感官主动去探索、与别人交流自己有意义的经验、玩角色游戏和装扮活动,这些关键经验用来帮助教师了解人类基本的智力过程和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添加任何活动和进一步扩大活动的范围,这使得海伊斯科普的课程架构具有弹性。

  根据性质不同,这些关键经验分为主动学习、语言运用、经验和表征(分类、排序和数概念)、逻辑推理、时间和空间等几个方面,这些经验是密切联系的,在任何实际的学习活动中综合为一体,最有效的学习活动应包含一个以上的关键经验,每一条关键经验都能通过适合儿童不同发展水平的多种活动反复出现,这些活动既可以由教师来组织,也可以是儿童自发的活动。第二部分分八章分类介绍了这些关键经验,并详细说明了幼儿在这几个方面的发展特点、学习方式,而且每条关键经验的获得都有“教师的作用”、“给教师的建议”部分,详细介绍了教师如何在幼儿园一日的各种活动中帮助幼儿逐步获得这些经验,以促成他们的良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