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第1课《社戏》教案范文(2)

时间:2021-08-3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风景美、人情美,感受温馨和谐的乡村生活。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领悟作者追寻自然之心,启发学生对生命形态的思考和认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风景美、人情美,感受温馨和谐的乡村生活。

  2.在朗读中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追寻自然之心,启发学生对生命形态的思考和认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

  1.导入激趣 由《鲁迅的遗憾》导入

  鲁迅说曾说过,我在倒数上去的二十年中,只看过两回中国戏。第一回是民国元年初到北京的时候,一个朋友对他说,北京戏最好,你不去见见世面么?于是兴致勃勃的跑到什么园,戏文已经开场了,在外面也早听到冬冬地响。挨进门,几个红的绿的在眼前闪烁,戏台下满是许多头。座位是一条长凳,又窄又高。先是没有爬上去的勇气,接着便联想到私刑拷打的刑具,不由得毛骨悚然,觉得在戏台下不适于生存,于是出来了。第二回是湖北发生水灾,谭叫天等明星举行义演,募集救灾款,于是鲁迅花两块大洋的高价(至少相当于今天200元)买了一张戏票,去“第一舞台”看明星演戏,但看后大失所望:唉,还不如小时候在家乡看的免费的“社戏”好!于是写了《社戏》一文,回忆少年时代和小朋友们一起去看“社戏”的情景。结尾感叹: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看到过那么好的戏!认真倾听《鲁迅的遗憾》。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其注意力。

  2.品社戏

  1.学生回顾小说常识,

  老师讲解什么是社戏。

  2.播放《社戏》音频。让学生思考如下问题

  (1)戏真的好看吗?

  (2)细读“船头看戏”部分,发现戏台之外的“好”。 回顾小说常识

  听录音,思考问题;抓住文眼句,提纲挈领组织教学。

  3.品人物读“月下偷豆”部分,找出你最喜欢的“人”,并用文中的词语或句子说明理由。

  1.自由放声读“月下偷豆”部分,找出最喜欢的人物,并能陈述理由。

  2.在老师的指导下情感朗读课文并小结人物形象。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领会文章的人情美。

  4.品环境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该是怎样的山山水水养育了如此纯厚质朴、率真鲜活的孩子?生跳读课文,寻找出文中写自然风光和民风人情的句子。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感悟文章的风景美。

  5.悟情感

  1. 作者为什么要创造这样一群淳朴的人们,这样一片乐土呢?(补充“社戏”有关资料)

  2.你读懂了平桥村孩子们怎样的生命形态或境界?

  3.齐声朗读能表现“自然之境”的文中语句来结束学习。补读社戏有关资料,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后回答。通过引入材料,补读“社戏”,带领学生真正读懂鲁迅先生。

  6.小结本文通过“我”与农村孩子看社戏前后故事的叙述,赞美农民和农家孩子淳朴的品质和聪明的才干。表现作者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思考文章的中心思想提高学生对于课文的整体感知能力板书设计

  社戏

  鲁迅

  戏好? 人好 ! 景好!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我在本课教学中贯穿朗读教学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风景美、人情美,欣赏语言美。在品人物环节中学生能够揣摩人物心理进行表情朗读,在品读景物环节中也能读出感情。

  但在悟情感环节中可能我的指导不够到位,部分学生对生命形态的思考和认识还不够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