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的教案(2)

时间:2021-08-31

课程实施:

一.入境

  师:小朋友,竖起小耳朵,闭上眼睛,仔细听谁来了?(一段夏的乐章)

  生1:雷公公来了,带来了暴雨。

  生2:青蛙来了,它在歌唱。

  生3:还有知了、蝈蝈。

  师:对了,夏天小姐姐就在他们的呼唤中来了。(媒体呈现一组夏景图)

  师:看,她飞过山冈,树木变得更绿;她飞过树梢,知了热情地唱歌;她飞过田野,瓜果飘出了清香;她飞过荷塘,花儿甜甜地开放。

  今天,我们就变一回夏天的精灵,去她那儿游玩,好吗?

  (先声夺人,借助大自然的音籁唤起了学生对夏天充满迷幻色彩生活的感受和体验,而后借助语言的描绘,引发学生融入自然、亲近自然的渴望。)

二.悟情

  师:打开书,再读读这首优美的小诗,边读边找找夏天里小诗人想变成什么?

  (指名说。)

  (一)变成雨滴

  师:知道老师读了这首诗后想变什么吗?

  师:请你们欣赏一幅画——(雨滴图片)聪明的小朋友一定发现了,老师为什么想成为雨滴?

  生1:雨滴透明透明的,多纯洁。

  生2:因为雨滴亮晶晶的、水汪汪的。

  生3:雨滴晶莹剔透,像珍珠。

  师:哎呀!你们真是我的知音!真正的美是能打动任何一个人的。

  师:(把雨滴图片往身上一贴)现在,我成了谁?跟我打个招呼。

  生1:雨滴妈妈你好。

  师:你好呀,孩子。你想变得和我一样漂亮吗?

  生2:雨滴姐姐你好。

  师:小弟弟,你好。你愿意成为小雨滴吗?

  师:雨滴们,看看我们哟,阳光下晶晶亮的。太阳公公、绿叶妈妈可喜欢我们了。看,这是我们的新家——(图片)美吗?我们在绿叶上玩些什么?

  生1:绿叶就像滑梯,我们在上面滑滑梯,可开心了。

  生2:我想在绿叶上溜冰,一溜——舒服极了!

  生3:我在上面学跳水,绿叶很像电视里的跳台。

  生4:我就坐在绿叶上,看他们表演。我给他们鼓掌。

  师:你们的游戏多有意思呀!玩累了,我们就睡在一片绿叶上。(指导读雨滴的诗句。)

  (雨滴美在剔透,美在纯澈。但如果单站在欣赏的层面,“我”变成雨滴的快乐便享受不够。因而教学更进一步,借助角色的转换,物我交融,变欣赏他物为自我陶醉,学生在亲历中获得了变为雨滴的乐趣。当情感投入时,绘声绘色的读成为自然的流露。)

  (二)变成小鱼

  师:除了想变雨滴,小诗人还有许多愿望呢。下面小朋友再读读2—5段小诗,看谁读着读着,真和小诗人一同去玩了。

  (生自读)

  师:谁读着读着,想变小鱼去河里玩?

  师:摆起你的尾巴,游起来。吐吐泡泡,咕嘟咕嘟……小鱼儿,还记得一首写我们鱼儿的诗吗?江南可采莲……背得真好,拍拍水花,表扬自己,哗啦啦,哗啦啦。水溅到脸上了,什么感觉?

  (出示“凌”,“清凌凌”。读。)

  师:清凌凌就是说——

  生:水又清澈又凉爽。

  师:见过“清凌凌”的水吗?

  生1:我去过千岛湖,那儿的水很清很凉爽,清凌凌的。

  生2:我看见小溪的水,白花花的,感觉也是清凌凌。

  师:夏天你用过井水吗?

  生:用过。用井水浸西瓜或者洗脸,又凉又舒服。

  师:那水也是清凌凌的。

  (齐读。把词放到句子里读。不看书,边说边学小鱼游。)

  (变成小鱼去河里游泳、背诗、吐泡、戏水,这一切多么富有情趣。在这样一个游

  戏的活动情境里,链接《江南》与感悟词语“清凌凌”便显得自然、灵动,生命的张力使得课堂呈现雀跃的活力。)

  (三)变成蝈蝈

  师:读得真好。谁在草丛里为你们歌唱呢?(图)

  (出示“蝈蝈”,读,指导书写。)

  师:蝈蝈可是昆虫界的歌唱家。如果你是蝈蝈,你会唱什么?

  生1:我的家真美呀。

  师:唱一唱吧。

  (生1自己加上调唱了起来。)

  生2:请你听听我的歌,优美的歌声多动听。

  生3:我是快乐的小蝈蝈,歌声真美妙。我是幸福的小蝈蝈,朋友真真多。

  师:真是快乐的歌唱家呀!有了你们,夏天多热闹呀。我们一起加入蝈蝈的合唱队,读读诗句。

  (四)变成蝴蝶

  师:小蝈蝈们,你们看,谁来为我们伴舞了?我们一起再变蝴蝶,好吗?张开翅膀,飞起来……(律动)

  师:刚才我们在花丛中飞来飞去,诗句中有个词怎么说?

  (出示:穿梭。读。)

  师:蝴蝶们,这回我们飞远一点,去看看雨滴他们。拿起书,我们把2、3两段诗句美美地读一读。

  (“穿梭”的理解同样寓于情境中。游戏一样的教学,既有趣又有效。孩子们翩翩起舞,自由地在花丛中飞来飞去,“穿梭”的含义便明白晓畅。)

  (五)变成星星、新月

  师:夏夜还有更美丽的精灵呢?(flash夜空图)你看到了什么?

  师:想飞上去玩一玩吗?来,也作一回小诗人。

  (出示):我想变眨眼的星星

  我想变弯弯的新月

  我想变

  生1:我想变眨眼的星星,像萤火虫提着小灯笼。

  生2:我想变弯弯的新月,让小朋友来滑滑梯。

  生3:我也想变弯弯的新月,挂一个秋千就可以荡秋千了。

  生4:我想变星星,一闪一闪,摘几颗给老师当项链。

  (如果说前面的夏是热闹的、蹦跳的,那么夜晚的夏便是神秘的、幻想的、静思的。对着深蓝的夜空,一轮俏皮的新月,点点闪烁的星星,孩子们一下子被它吸引。情至而后感怀,感怀而后想象,想象而后倾吐,倾吐再增情趣。这一过程的教学便很好地发展了语言,提升了感受,增进了对美的领悟。)

  师:瞧,你们多像小诗人呀。夜空的故事还有很多呢,我们就带着自己的想象去读这两句诗。

  (六)变成荷叶

  师:有了星星、新月,夜空就不再孤单,夜空变得更迷人了。可是小诗人却说——(引读)

  (出示: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 ,比较体会“真想”,读好。)

  师:为什么“我”特别想变的是荷叶?荷叶到底是什么样子?自己读读最后一段,然后找小伙伴讨论讨论。

  生1:荷叶大大的,圆圆的,像一柄大伞。

  师:很可爱,是吗?

  生2:荷叶像一柄大伞,伞底下可以躲小鱼,小鱼多开心呀。

  生3:荷叶可以看到美丽的荷花在它身旁开放,很舒服。

  师:荷叶小姐姐还会看到谁来了?

  生4:小蜻蜓来了,在荷叶上展翅。

  生5:小青蛙来了,在荷叶旁唱歌。

  生6:还有蝈蝈也来了,要和小青蛙比谁唱得棒。

  ……

  师:原来做荷叶是这么幸福、快乐呀!如果我们把荷叶比作一位小姑娘,她会是怎样的笑呢?是快乐的欢笑,还是文静的微笑?

  生:是微笑。

  师:从哪儿看出?

  生:从“静静地”看出。

  师:想象荷叶姑娘微笑的情景,自己轻轻地练读。

  (诗歌的意境在小诗人再一次的愿望中也静静地发生了变化。这儿采用本真的以读悟语,以读悟情,最终达成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领悟诗尾的情韵。)

  (七)回顾全诗

  师:小诗人那么多的愿望,最终他——(读题)。如果放到整首诗中,你们能把他想变这想变那最后想变荷叶的变化读出来吗?自己读读全诗。

  师:想不想去荷塘边,欣赏那迷人的荷叶?

  (欣赏动画,配乐朗读)

  师:能背吗?会背的背,不熟就看书。(配上音乐,背诵)三.结语

  师:夏天虽然还没有来到我们身边,但到那时,你想变成什么来打扮迷人的夏呢?将你的心愿课后用彩笔画下来,或者仿着课文写成诗,到夏天真正来临的时候,把它献给夏天小姐姐,好吗?